语文教研组

文海拾贝

学科建设 >>语文教研组 >>文海拾贝

阴霾世界里的一缕阳光

来源:毛刚飞|编辑日期:2009-12-05 16:33:40|点击数: |发布:35

芥川龙之介是近代日本著名作家,擅长短篇小说创作,在日本享有“短篇小说巨擘”美称。芥川出生八个月时,他母亲便发了狂,因而被寄养在舅父家中。他始终惶恐地认为自己会像母亲那样成为一个狂人,乃至最后亲手结束了自己三十五岁的年轻的生命。他的许多小说都是以“生与死”为主题的,作品弥漫着一种伤感和宿命的意味,如《罗生门》中那个拔着尸骸长头发的老太婆,《鼻子》《芋粥》中禅智内洪、五位(人名)扭曲异化的人格,《地狱图》中良秀为了画阴森恐怖的地狱屏风图而付出的惨重代价等等。《橘子》一文,也透露出他对社会和人生的困惑,但是小姑娘形象的塑造,使得芥川小说呈现了一种难有的一点亮色和温情。

作品一开头就为我们描绘了天色阴沉、站台昏暗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我”是“无精打采”,“说不出的疲劳和倦怠”,显然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对这个社会的厌恶。文中有这么一句话“昏暗的站台上,不见一个送行的人,只有关在笼子里的一只小狗,不时地嗷嗷哀叫几声”,这里的关在笼子里的小狗的意象颇令人玩味,让人联想到人类在社会的挣扎,联想到人的渺小和无能为力。

在这种心绪下,“我”看到了那位十三四岁的姑娘,那俗气的脸相、邋遢的服装和那蠢笨的神态使“我”联想到了“不可思议的、庸碌而无聊的人生”,接着作者化了很多的笔墨写了小姑娘用了很大的努力才打开了那扇笨重的玻璃窗,因之涌进的令人窒息的浓烟,使得“我”咳嗽得连气都喘不上来了”“我甚至要没头没脑地大骂那位小姑娘”。

小说至此,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对那位小姑娘都没有好感。但是后来才明白那姑娘这样做是为了从窗口扔下橘子去酬劳特地到道岔来为她送行的弟弟们。小说这样描写道:“他们抬头望着火车经过,一齐举起手,扯起小小的喉咙拼命尖声喊着,听不懂喊的是什么意思。这一瞬间,从窗口探出半截身子的那个姑娘伸开生着冻疮的手,使劲地左右摆动,给温煦的阳光映照成令人喜爱的金色的橘子,忽然从窗口朝送火车的孩子们头上落下去。”我不厌其烦地摘引了以上的一段话,因为我认为这几句是这篇弥漫着伤感小说最令人感动最亮色的地方,冲破了那个阴郁的冬天的傍晚;那个原本“俗气”“蠢笨”的姑娘在那个时候是多么的伟大和令人尊敬,也使得一向缺少亲情滋润的作者“产生了一股莫名其妙的喜悦心情”,暂时忘却了“那无法形容的疲劳和倦怠,以及那不可思议的、庸碌而无聊的人生”

像那样可爱的姑娘的形象在芥川的作品里是不多的,每每读到这篇小说,我总会想到冰心写的《小橘灯》,也是一个暮色苍茫的傍晚,也是一种弥漫着伤感意味的情调,也是一个勇敢可爱的小姑娘给了作者生活的勇气和力量。我知道那是因为冰心的世界里充满了爱,爱自然、爱母亲、爱孩子。但是正如开头所言的,芥川过于悲观,他对现实充满了绝望,那扔橘子的一幕毕竟只是阴霾世界里透露出来的一丝阳光,他也许会从美好的东西从他的艺术创作上暂时找到了精神的避难所,但是现实的生活以及他那孤僻而又狂热的性格使得他最终没有从阴影中走出来,使得他过早地离开他眼中的畸形的世界。

想到芥川,又使我想到了那些自杀的文人,想到了杰克˙伦敦、斯˙茨威格、沃尔夫、叶赛宁、马雅可夫斯基、川端康成,他们曾为我们点燃了精神的火炬,然而他们最后却都采用自杀的方式离开了这个世界。文人的自杀则起源于他们自己信念的毁灭,是自己对世界所持的态度的绝望。我总是为他们感到惋惜,否则凭着他们的艺术才华,会给我们留下更多的精神财富。但我感谢他们,他们用一流的作品给我们呈现了一个丰富的艺术世界,给我们庸碌而平凡的人生一个美的富有想象的艺术空间。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