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毛刚飞|编辑日期:2009-12-06 17:00:18|点击数: |发布:35
教师就是课程
宁波鄞州中学 毛刚飞(315010)
读《中学语文教学参考》05年12期刘建琼的文章《语文教师的味道》,在这一篇文章中作者指出语文课得有言语味,而言语味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有一种书香味,惟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在课堂内外感受言语之美,体会言语的诗情画意.作者引用著名的大学校长吉尔曼的名言:"Man,not bulidings!(大师而非大厦)。然后进一步推论:“读书意识的强与弱,读书精神的高与低,读书技能的好与坏,是可以看出教育者的品位和受教育者的前景,也就是说看得出学校的水准”.
确实,这样的观点是一针见血的.朱永新先生也说过类似的话:“在学校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师与图书.”尤其在语文课堂里,教师有必要对作品作出自己的解读,并且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课内外作品,在阅读中进行知识的建构和价值的引导.《语文教学通讯》2005年11期有一篇《让阅读启动我们的思考之帆》的文章,几个教师通过自己的学习体会告诉读者:“阅读可获得与智者对话的自由通道,可感受到来自心灵的碰撞和震撼,在求真求美的过程中,启动我们的思想之帆,感悟教师的责任与价值.”“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文学读者,是一个懂得欣赏文学、能够不断影响学生的学习者。”可见,阅读,惟有阅读才是解决语文教学所有阅读问题的最关键的问题.其他的所谓阅读技巧都是次要的甚至可以说是没有多少实用的知识.可以断论,一个不爱阅读不会阅读的语文教师很难引导学生对作品作出自己的解读,更遑论所谓的创造性阅读?
《中学语文教与学》06年第3期著名杂文家、特级教师王栋生写了一篇题为《一个被忽视了的问题--试论学生畏惧写作的社会原因》的文章,在指出其他的社会、文化的因素以外,作者也毫不客气地指出:“大部分教师自身写作能力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认为“教师缺乏写作能力不但影响了自身的教学效果,阻碍了专业发展,也贻害了学生”.而该杂志的同期另一篇文章《中学语文教师写作现状的调查与对策》也可从一个侧面证明了王先生所说的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其实,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应该也是一个爱思考爱动笔的人,惟有这样,他才会有自己的写作体会,也才能引导学生热爱写作,可以这样推论,不会写作的教师不太可能教出很会写作的学生.
《语文建设》2006年第3期在讨论一个很有意义的话题,那就是"新课程下一步怎么做".浙江师范大学的两位教授作了自己的回答.王尚文先生认为新课程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坚决纠正非语文和泛语文"的倾向.他在近几年的文章中多次提到语文教学要紧紧抓住“语言”这个缰绳,这样的认识自然是高瞻远瞩的,也代表了学者的清醒的理智的判断。其实这一点也正是李海林先生在去年以来一直所强调的,譬如在<语文学习>05年第4、5期他发表了《语文教学的自我放逐(上\下)》,在,《中学语文教学》05年第1期他发表了《"无中生有式创造性阅读"批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