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研组

试题研究

学科建设 >>语文教研组 >>试题研究

评价的随意性必然导致教学的随意性

来源:陈隆升|编辑日期:2009-12-06 12:06:06|点击数: |发布:35

评价的随意性必然导致教学的随意性
——《内容效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评议
陈隆升
赵德成在《内容效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语文建设》2006年第9期)一文中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的语文测验与评价中要重视“内容效度”。“内容效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语文评价质量的高低,一套评价方案或测验题目的内容效度不理想,它就无法准确反映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成就水平,也无法细致诊断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存在的优势与问题,而依据学生分数所做的解释、推论和决策也不会合理和有效。
文章认为在当前的语文各级各类评价与测试中存在着严重的“内容效度”问题,具体表现为题目样本取自评价范围中的局部领域、有的题目超出了语文学习的评价范围、测验题目不能有效测量要评价的特质、题目形式更新导致内容效度下降、某些无关因素也在影响题目的内容效度等五个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语文评价的科学性。
针对这些问题,作者给我们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主要包括加强对命题人员乃至一线教师的测量学培训、重视对评价方案进行内容效度审查、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等方面。
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来看,作者提出的“内容效度”问题及其改进建议都具有较大的价值。我们的语文评价理论对评价与测验的内容效度重视不够,许多评价理论研究者过多地关注评价原则的制定上,而对评价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关注较少。我们的一线教师对“内容效度”采取漠视的态度,他们基本是依据原有的老经验来命制测试题,凭的是“想当然”,而不是科学原则,随意性很大。即使是级别比较高的语文试卷,也只不过是几个教研员或学科专家凑在一起凭着他们的学科知识来命制的。很少人会认为这样的试题有问题,因为大家对这些学科专家或教研员的学科知识水平是抱信任态度的。然而大家没有意识到一个问题,命题者的学科知识水平高只是命好一份试卷的一个必要条件,要命制出一份信度高科学性强的语文试卷还需要命题者具有较高的语文评价水平。从语文教学评价的现状来看,我们的确很缺乏科学的语文评价知识,这就必然导致语文教学评价的随意性,每份试卷看起来检测的知识点很多,似乎学生在语文学习的每个方面情况都能检测到,但很少有人去问一问这些试卷中的检测内容的效度到底如何,选出的样本是否有广泛的代表性,这些内容考查的是不是语文知识与能力,能不能检测出相应的语文特质。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新的教学内容与目标,比如口语交际、语文综合性学习等,本来应该好好去研究其评价机制与检测方式,但由于在实践中基本忽视了这个环节,所以就出现了许多问题,有的口语交际的考试题目考查的根本不是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而是其他的语文能力;有的综合性学习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或是其他学科的能力。
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向是重视检测与考试的,检测与考试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成为了语文教学的指挥棒,考什么就教什么,教学完全围着考试转,可见考试对语文教学起着多大的引导作用。在这样一种趋向下,语文试卷本身的内容就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因为考试题型及知识点的有效性将会导致语文教学的知识内容的合理性,而考试题型及知识点的盲目随意性也一定会直接导致语文知识内容教学的盲目随意性。考试内容没有理据导致的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无理据化,审视我们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大多数是随意安排和不合理创生的,教师在课堂上看起来与学生在进行平等的对话与互动,学生在课堂上热热闹闹地自主学习,但在这些热热闹闹的现象背后隐藏着的是教学内容的无理据化,很多内容都是无效内容。出现这种现象,恐怕与考试内容的无理据不无关系。所以我们从评价与检测的“内容效度”出发来观察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可以发现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可以有力推进语文教学内容的合理创生。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