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研组

教学论文

学科建设 >>语文教研组 >>教学论文

从三套教材小说篇目的分析谈如何编制小说教材

来源:毛刚飞|编辑日期:2009-11-20 13:44:48|点击数: |发布:35

从三套教材小说篇目的分析谈如何编制小说教材

宁波鄞州中学 毛刚飞(315101

(《语文学习》200811期)

教材比较其实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小说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样式有着独特的审美和教化的意义,在有关“小说知识”的安排和重视程度上,不同的教材编制其实体现了编者的不同教学理念,本人选了前几年和现在正在使用的三套教材,通过对相关小说篇目的教材编制对“小说知识”作个考察,试图较客观地作些事实性的探索。

1. 2000年人教版(试验修订本)

2000年人教版(试验修订本)的教材中,编者是以体裁为单元来安排的。在相关的六册教材中,体裁为元的安排方式,使得选文之间并没有严格的序列。不同选文之间只是文本难易有别,只是文本的国度或者时间不同,有关小说教学更多地是在同一个层面上加以理解和鉴赏。如第四册有两个单元是小说单元,第一单元有四篇选文,分别是《药》《项链》《陈奂生上城》和《守财奴》,在该单元的总提示中这样说道:“这个单元继续欣赏中国现当代小说和外国小说,学习的重点是小说的主题和结构。把握小说的主题,要从感受小说的艺术形象出发,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家创作意图,进行具体分析。了解小说的结构,要注意抓住线索,体会作者的谋篇布局,感受小说的艺术美。”尽管小说教学中有所侧重,也就是说本单元教学中要抓住“小说的主题和结构”,但说到如何把握主题,如何欣赏结构,则只有寥寥数语,没有相关“小说知识”的菜单,更没有具体的学法指导。在具体的教学中,把所有的责任把推委给了教师去开发教学内容,但是很多教师无法也无力去从结构和主题这两个方面加以把握,而且主题和结构又是非常宏大的话题,因此教学中自然会在大而空的所谓的鉴赏中结束,学生对小说的把握不可能有精细的鉴赏;在相对应的练习中,也没有更多的涉及同教学重点相关的练习。

在第四册第二单元编者安排了《林黛玉进贾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失街亭》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四篇教材,在单元前言里,编者简单介绍了古代小说发展的历程,然后作了如下的提示:“这个单元的学习重点是鉴赏古代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所选四篇小说,有三篇是古代白话小说,《失街亭》则是文白结合的小说。学习时,要注意它们的语言特点”。其实,阅读小说尤其是中国古典小说自然要注意人物的形象和语言,但是问题是该如何注意,该如何鉴赏人物形象,该如何体会语言的细微和精妙,在教材中根本没有任何提及,而且相关的练习又没有同阅读的重点联系一起。譬如说以《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为例,课后安排了三个练习:

1)通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概括这篇小说的情节。

2)你是怎样看待杜十娘这个人物形象?可以先列出提纲,然后综合评述,写成二三百字的短文。

3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