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研组

教学论文

学科建设 >>语文教研组 >>教学论文

新课程搭建了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

来源:俞朝辉|编辑日期:2009-12-21 10:30:58|点击数: |发布:143

新课程搭建了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如何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程?如何才能更好地扮演好教师这一角色?如何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使自己更快地站稳讲台,成为骨干教师呢?如何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要求,担负好“培养下一代”的职责呢?面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如何才能更好地加以解决呢?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每一位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结合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今天和大家一起就以上问题加以探讨,以求共勉。

一、教师自身要努力构建综合性的知识结构和提高能力素养

历史与社会是将历史、人文地理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有机整合的一门学科,综合性是她的特点之一。所以教师必须树立综合的课程观、具有整合的能力素养。但是我们每位教师在学校里所学的专业相对而言是比较单一的,面对历史与社会学科的综合性特点,有些教师则出现了畏难的情绪,有些教师则以此(我所学的专业不是历史或地理)作为自己教学成绩不好的借口,这其实是不应该的。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应该跟上时代要求,主动去构建综合性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养,从而为更好地发挥教学功能、培养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提供前提条件。那如何才能构建综合性的知识结构呢?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着手。

1、学——丰富知识结构

1)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原因一:知识会不断更新,并且速度会越来越快,当今时代正是知识快速折旧的时代。有一种测算个人知识折旧的方法,1976年毕业的大学生到1980年,他所学知识的50%已经老化,到了1986年仅仅10年,他的知识基本上全部老化;而1990年毕业的大学生,只用4年时间全部知识就老化了。所以如果平时不学习,那怕是自己原来所学的专业知识也会很快老化。

原因二: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学校里没学过、书上没介绍过的现实问题,在问题的发现、分析、解决、预设的过程中又会产生很多现实的新知识,需要我们去发现、学习、掌握和运用。

原因三:前面已经讲过,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与社会学科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作为教师必须对该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加以系统化,才能引领学生进行学习、探究。但是历史专业的教师对地理专业知识不熟悉,地理专业的教师对历史的探究方法也不熟悉。此外,新教材还涉及了许多人文社会学科的知识。作为开放性的综合性的历史与社会学科,提供的知识性内容从表面上看很有限,每课仅几百字或几幅图片,几分钟便阅读完了,这给教师和学生留下了极大的空间,给了教师极大的弹性。教师如果没有丰富的综合性知识,很难引导和有效组织学生开发和丰富课程,难以完成动态的、发展的创造性过程。对打破了学科体系之间的界限,以能力目标而非知识目标为主导,并强调与社会现实联系,从多个角度去认识社会的综合学科体系来讲,没有任何一位教师敢夸口:“我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养已经完全具备了。”所以鉴于教师即“教材”这一点来说,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才能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为教学效率的提高奠定基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