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研组

教学论文

学科建设 >>语文教研组 >>教学论文

从“学情”视角审议语文教学技巧的合宜性

来源:陈隆升|编辑日期:2009-12-06 11:54:04|点击数: |发布:35

从“学情”视角审议语文教学技巧的合宜性
陈隆升
在一般意义上,技巧是指表现在艺术、工艺、体育等方面的巧妙的技能(《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教学也是一门艺术,人们一般也用教学技巧来指称教学技能。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认为,教学技巧是指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巩固的能运用自如的教学技能,包括信息传递、引起动机、促进发展以及定向等四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技巧往往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和提高教学效益。所以高超的教学技巧理所当然成为广大教师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但教师在追求技巧的时候,常常会忘记从教与学的另一面,即学生的“学”这一面来审视教学技巧的合宜性。从最终目的来看,教学技巧作为“学”的外在的“教学事件”,是用来引发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技巧与具体的“学情”是紧密相连的,离开了对“学”的真切关注,教学技巧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一、问题:语文教学技巧离真实状态的“学”有多远
我们先来分析余映潮老师的《散步》课例(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第6期)。从《散步》一课的教学实录来看,这节课主要由三个环节组成,用余老师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三项活动,即理解课文、朗读课文、品味语言。在“理解课文”这个环节他用了“拟标题”的技巧,让学生给课文重拟一个标题,以此来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朗读课文”这个环节,他运用了“模拟角色”进行朗读的技巧,以此开展朗读课文的活动;在“品味语言”这个环节,他运用了“示范品味”的技巧,引导学生对课文的语句加以分析。三个环节是平面铺开的,基本是一个环节一个技巧。
下面我们主要以第一个环节中的“拟标题”技巧为例来看看他怎样利用教学技巧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在这个环节中,他先用幻灯片告知学生具体的实施要领:
建议你这样理解文意——— 试着给文章再拟一个标题, 并说明你的
标题能够表示你读出了课文的味道。
接着在具体的活动操作中,这个建议转换成了更加明确的指令:“你的标题是什么,然后说明理由。”
几分钟后学生自读活动结束,纷纷按照这个指令发言。为便于分析,我们按教学进程把《实录》文本中这个环节的学生发言和教师的点评列表如下:

学生拟的标题
学生陈述的理由
教师的点评
这一个世界的分量
“我蹲下来, 背起了母亲, 妻子也蹲下来, 背起了儿子,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 就是整个世界。”“分量”就是“我”背上的母亲和“她”背上的儿子,就说明四口之家虽然很小, 但在作者心中就是整个世界。所以要用“这一个世界的分量”
真好, 这一个世界的分量! 她扣住了结尾,扣住了有哲理的议论与感悟。分量, 就是老、少、壮这三代。
生活之美
这篇文章描写了一个家庭之间的亲情, 文章中不断体现着家人之间浓厚的亲情, 而且这个题目还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所以我觉得“生活之美”这个题目确实很好。
《实录》文本省略了教师的点评
延续生命
这篇散文写了一家四口三代人在小路上散步, 这就是三代人生命的延续,而且走在小路上, 可以走得很远很远,有
待续的感觉。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