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模块6设计单元学习评价
来源:林强|编辑日期:2010-12-16 07:36:24|点击数: |发布:54
第2步 分析评价的功能
说明:在这个步骤中,通过研读案例,主讲教师和学员一起分析新的评价方法所带来的功能,并引导学员通过网络或其它文献检索方式,丰富对评价功能的认识。
促进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多样化目标的达成,教师应避免评价方法的单一化和简单化,应努力探索和运用适应新课程基本理念的评价方法。新的评价方法的应用将使得评价的功能获得极大丰富。
人们广为使用的总结性评价,以甄别与选拔为导向,只注重学习结果的考查而忽视了学习过程的判断,以单一的量化的考试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甚至阻碍了学生的发展。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教育理论发生了重大变化,注重发挥学习者的创造精神、培养学习者综合能力的自主探究学习模式应运而生,教育评价理论也随之发生了相应变化。目前教育界十分倡导多元评价,即在评价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完成动态评价,注重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的结合运用,真实地评价学生的潜能、学习成就,真正把学习过程与评价过程结合在一起,为促进学生的发展提供全方位信息。
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常常会涉及很多半结构化的内容,这些内容通常难以用结构化的试卷去测量评价。一些新的评价手段如电子档案袋、量规、概念图、学习契约、范例展示等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这些评价方式的综合应用,能够实现师评、互评、自评的结合,有利于在真实的作业情境中对学习者的高级思维能力、反思能力、合作能力、信息搜集能力、处理能力和创造能力等进行评价。
在案例《交通问题中的算法描述与探究》前三个阶段采用了学生“自评”,学员间、小组间“互评”相结合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过程性评价平台,进行同学间的“互评”活动,让学生在“互评”相互评价过程中发现别人的优点,进而学习别人的优点,并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肯定,挖掘自身优点和自我感受,从而起到了强化激励的效果。此外,通过教师不断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实施客观的“自评”与合作性的“他评”活动,及时地调整学习活动,还很好地实现了对学习过程反馈调整的作用。
请结合案例《交通问题中的算法描述与探究》,联系自己日常教学工作场景,分析评价形式、方法与功能的变化对教学的影响,并请与其他学伴讨论交流对评价功能的认识,将这些新的认识记录在表6-4中。
表6-4 对评价功能的认识
评价形式、方法
|
评价的功能
|
互评
|
强化激励功能、反馈调整功能
|
自评
|
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促进发展
|
|
|
|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