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2分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方法
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和问题诊断,能够分析技术优化教学的有效方法,并理解如何在实践中体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
步骤:
¨观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案例
¨诊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问题
¨分析教学系统设计变量
¨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
|
学习成果: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问题研讨记录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综合表
|
第1步 观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案例
说明:在这个步骤中,学员将观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各种教学案例,分析其中的问题和误区。
案例2-3为我们展示了一个高中生物老师在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案例后面进行了简单的问题透视分析。请你和小组学伴分工阅读案例2-4~案例2-6所提供的一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案例,分析这些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案例2-3 《基因的分离定律》(高中生物)
(案例来源:选自:胡小勇著,《问题化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变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课前准备:教师布置调查任务,学生在家庭中调查人类常见的单基因遗传性状;预先分组选出组长;
老师:根据调查表中的一项内容(有无前额发秃),请学生们在课堂上利用网络进行现场调查。
学生进入预先制作的网页,投票。(由于该校园网的技术问题,投票网页在呈现和反馈时出现了困难,一些学生没有成功投票或由于没有看到提交结果而反复提交投票结果。)
老师:看了大家的投票结果,我们发现有的家庭中孩子的性状像双亲,这说明了有遗传现象。但也发现有的家庭中孩子的性状却不像双亲,这是不是不正常了呢?下面,我们通过学习孟德尔的杂交试验来搞清这个问题。(布置阅读内容,要求学生初步了解孟德尔及其所做研究)
老师: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多媒体课件,并请同学们稍后分组进行讨论学习。看看能不能设计出一个碗豆杂交试验,来解释上面的问题?(由于没有进一步提供如何设计实验的有效引导问题,学生在后继实验方案设计时没有思路。)
学生观看课件,并展开小组讨论。(由于演示文稿课件的配色问题,许多后排学生无法清楚地看到课件内容。老师因此又在黑板上板书了课件的相关知识点)
老师:请同学们分组将学习结论制作成简单的演示文稿,并在稍后上来展示。(学生分组制作演示文稿。)
老师:请各小组的同学们,推选代表上来展示自己小组的作品。
学生1、2、3、4组分别展示各组作品。(作品基本都是电子材料堆积,未能出现高质量的实验设计方案。)
老师:各组对其它小组的材料有什么意见吗?他们所设计的孟德尔试验正确吗?请大家发言讨论。
学生:正确。我认为刚才那个小组制作的演示文稿很漂亮,美观大方,让我们眼前一亮… …
【问题透视】1、使学生只关注技术工具的使用,而不关注学习内容本身;2、信息技
术在使用时出现故障;3、信息技术的使用方法不恰当,教学课件设计失败;4、… …
案例2-4 《染血的汉碑》(高中语文)
在《染血的汉碑》一课中,出于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意识的考虑,李老师精心设计了许多教学问题和探究活动,并在教学全过程的每个环节都采用了信息技术作为支持手段。
1. 上课后,李老师给学生展示了《染血的汉碑》多媒体课件和网络精选资源,提出了一系列生动有趣和引人深思的问题,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 学生进行分组,并提供了网络条件,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中根据之前的教学问题收集电子资源,进行探究分析。
3. 整个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在教学问题引导和李老师的帮助下,各组同学们的学习热情都很高涨,同学们找到很多学习资料,每个小组制作的学习作品质量都达到了理想的水平。
4. 李老师组织各小组成员使用多媒体演示工具,将本组的优秀作品在全班进行共享研讨,并让全班学生就其中的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
5. 组织学生将讨论过程中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的或又有新发现的问题,进行网络探究和拓展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