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稳步开展、推进高一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研究工作
本学年已经有高一、高二2个年级进入新课程,新课程的工作我们一直在摸索中积极地开展和推进,认真总结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经验,结合学校的特色创设有特色的新课程体系,确定了我校IB选修模块的选课方案,并已在高二年级中顺利开展。
组织进行了校内的培训工作。给高一的学生和教师分别进行了校内新课程的培训,给高二的学生和家长分别召开了选课指导动员大会,给全校教工进行了《省电子学籍系统》录入工作的培训讲座。编制了《鄞州中学新课程学生选课指导手册》,让学生了解选修的模式和方法,以教研组的形式开展学习新课程的教研活动,并组织了高二各学科的备课组学习学生选课的相关内容。以《教科研》形式出版了教师新课程教学案例专辑二本:《新课程教学案例专辑1》和《新课程教学案例专辑1》。
新课程更强调课堂教学和教学评价,本学期对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等重视过程性评价的课程设计了评价方法,并应用于学生的评价之中,充分体现新课程评价的特点。认真做好省电子学籍系统中学生信息的录入工作,制定了相关录入工作的规定,并以学校文件通知的形式下发到各位教师,组织教师做好信息的录入和补录工作,做到公正、公平、有效。
2007年11月份市教育局组织专家来我校进行新课程样本的调研活动,对我校新课程工作的开展给予了肯定,也提出了一些中肯的意见。随着新课程的继续推进,学生选修课程的开设,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对学校新课程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我们有信心能开展好新课程,落实好新课程,真正实现教学的改革。
二、做好科研规划及课题申报、总结、评比工作,促进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
1、本学年,学校共有1项全国级立项课题,1项省级立项课题, 1项省级教学研究系列课题,1项市级立项课题,1项市级教学研究系列课题,3项区级立项课题,9项校级立项课题,从而构建了立项课题的三级管理网络。《高中英语教师低效课堂教学行为的归因分析与对策研究》(任利那老师)被确立为中国基础教育英语教学资助金项目,《新课程理念下基于学生发展的新型教学评价方式的构建与研究》(史定海老师等)1项课题被确立为2008年度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外国小说欣赏》(选修)“小说知识”的研究(毛刚飞老师)1项课题被确立为2008年度浙江省省级教学研究系列课题《高中美术教学中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研究》(周宏杰老师等)1项课题被确立为2008年度宁波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项课题被确立为区级立项课题。
《构建学分制课程体系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史定海老师等)课题成果荣获宁波市第五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班级生本化动态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朱云方老师等)课题成果被评为2006年度宁波市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
学校进行《新课程理念下基于学生发展的新型教学评价方式的构建与研究》、《鄞州中学学校校园文化的实践与研究》等省级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努力构建新型教学评价方式和学生自主管理的模式与框架。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活动,推动学校群众性教科研活动的开展
教研组工作的有效开展使学校的教科研工作与教学的联系更加紧密。现在教研组,基本上组组有课题,通过推广先进经验,上研究课,学习新理论等形式转变了教育教学观念,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2007学年我校全体教师在CN教学期刊、报刊上公开发表的教学论文共61篇,特别提出的是我校的史定海老师(主编)《随堂纠错》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王建平老师、汪纪苗老师、何春芬老师等课堂教学设计的教学论文荣获2007年浙江省教研系统三项教学评比一等奖,另外有25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各级、各类学科教学论文比赛中获奖,主编或参编各种教学书籍共15本,在报刊上发表散文等文章20篇。
四、开设“精品论坛”与“教师论坛”,加强校本培训,组织教师参加理论学习和业务进修,提高全体教师的教研质量和水平
1、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和教科研水平,教务处、教科处组织了多层次、多种形式的理论学习和业务进修,进行系列教学研究活动,推进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改革等探索活动。本学年邀请了华师大教授、博士王荣生作关于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专题讲座,全体教师受益非浅。邀请了6位本校教师,介绍他们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聆听了6位老师进行的精品论坛,使全体教师受到了一次先进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普及教育,掀起了一轮学习新课程的高潮,同时提高了教师的参与新课程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2、为了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本学年,学校提出进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校本教研主题活动。各教研组通过围绕“有效导入、有效备课”等小主题项目,每月至少进行一次校本教研主题活动,用有效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改革,实施课堂的有效教学管理,努力营造有效教学氛围,推动课堂有效教学开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益,使学校校本教研活动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