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处

计划总结

部门主页 >>教科处 >>计划总结

2003学年第二学期教科总结

来源:汪纪苗|编辑日期:2009-12-01 11:49:16|点击数: |发布:33

本学年学校教科研工作继续以一个中心,即以教学为中心;围绕服务、质量二个主题,即为学校的全面发展服务、为教学发展服务、为教师发展服务;努力提高学校教育科研的整体质量,提高教育课题的质量,提高教师教学论文的质量,开展了各项教育科研工作。总结工作如下:
第一、制定、启动《教科先进评比条例》与《优秀教学论文评比规定》。
在征求教研组长、骨干教师与部分教师的基础上,制定、启动了《鄞州中学教科先进评比条例》和《鄞州中学教师优秀教学论文评比的规定》,条例与规定:每一学年末即每一年的六月份,学校根据教师的全学年教育科研的成绩和优秀教学论文,由学校学术委员会评申,评比学年教科先进与学年优秀教学论文。条例与规定的制定,使学校教育科研的评比与优秀教学论文的评比进入制度化、规范化。
第二、教育课题管理规范化与重点化。
1、学校整体性课题:
* 学校和谐管理课题召开了一次研讨会,充实了课题的内容。近日,浙江省教科室发出通知:2003年浙江省基础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比已经结束,宁波市共获二等奖三项,三等奖8项,我校的整体性教育课题成果《以人为本 和谐管理——重点中学学校管理新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荣获2003年浙江省基础教育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其课题成果入选近三年来宁波市优秀教育科研成果集,今年下半年出版。
*省级立项课题《鄞州中学发展性学分制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边实施、边总结,课题的中期评估已经结束,材料上报市教科所,并受到了上级教科部门的一致肯定。
* 学校已经启动了另外二个整体性课题:综合社会实践课题与现代校园文化建设课题。
2、申报了2004年区级立项课题。2004年鄞州中学申报区级或以上立项课题申报结束,我校共有7项课题申报,其中6项为本部,1项为蓝青学校。具体如下:
1)、《重点高中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负责人:周钧老师、邱展峰老师等
2)、《新技术课程标准下的学生创造性个性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负责人:王建平老师等
(3)、《中学政治互动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负责人:郁海平老师等
4)、《高中数学愉快教学模式的研究》
负责人:郑迪华老师、姚龙国老师等
5)、《高中生学习与健康问题的研究》
负责人:梁愈老师
6)、《广义知识视野中的古典诗歌鉴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负责人:陈隆升老师
7)、“创新性学生自主能力培养”实验方案(蓝青学校)
负责人:张育琦老师、高寅琪老师
3、13项校级立项课题围绕课题方案的制定、实施进行了解与落实。
4、继续物色新的教育课题和课题成果,参加一年学年的各级各类教育科研成果评比。在这里敬请广大教师积极研究、踊跃申报。
第三、教师论坛与校本培训继续开展。
1、2004年3月份,唐云海老师、柳海老师、颜军岳老师等三位老师在教师论坛中作讲座,他们围绕教学反思这一主题,细切口,小角度,主题化,给广大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里通报一下下一期的教师论坛教师的名单:分别为蓝青学校全静霞老师、现技组的林强老师、史地组的朱彩琴老师。
2、5月份,学校部分骨干教师聆听了省教研室主任刘宝剑老师关于如何成为名师的讲座,大家感觉启发很大。
第四、教学研究管理正常化。
1、2003学年第二学期《教科研》杂志的征稿、编辑工作已经完成。本期《教科研》杂志共收入了全校71位教师的教学论文79篇,版面、内容比较丰富,反映了我校广大教师积极进行教育科研活动的热情与积极性。
2、《创新教育在鄞州》系列丛书的编写工作已经结束,我们的物理、化学、现技、政治、历史等学科主编了学科丛书,语文、地理等学科参编了学科丛书。下一阶段是完成修改与定稿工作,由区教研室组织出版。
第五、教学论文的管理有所提高。
本学年,我校全体教师共在CN公开刊物上发表教学论文74篇,其中在省级或以上发表的教学论文较多的有:史唯东老师3篇,项行龙老师、赵嫣萍老师、毛刚飞老师各2篇,柳海老师的二幅美术作品发表在《人民教育》杂志上。另外,教师获奖论文20篇,教师在报刊上发表散文等作品87篇,主编或参编书本15本,获奖教学课件4件。
第六、其他工作
1、配合德育处搞好校园文化建设课题的初步构建与心理健康教育。
2、配合教务处开展新课程课堂教学创新活动。
3、配合蓝青学校搞好课题方案的实施工作。
蓝青学校现有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新世纪中国素质教育研究“子课题
一个:即在科技活动国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课题负责人:张育琪老师等),一项区级立项课题《英语形成性评价机制的实践与研究》,(陈佩亚老师等负责),及刚申报的《创造性学生的自我实践能力的培养与研究》等。
第七、存在的的问题:
1、学校课题研究的结构还不尽合理,档次较底,普及率不高。现在学校的整体性课题研究有了一些突破,但学科课题研究在在不平衡性,离人人都有一项教育课题还有一定的距离。
2、教师的教学论文写作与发表、课题的立项等较集中,群众性的普及参加还不是很高。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