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

案例教案

教科处 >>教育科研 >>案例教案

聆听“上帝”的声音——《宗教复调音乐的顶峰――巴赫》教学设计

来源:何春芬|编辑日期:2009-12-01 13:13:44|点击数: |发布:33

使用教材:人音版教材第七单元第十四节《宗教复调音乐的顶峰――巴赫》
适用年级:高一、高二年级
主要教学内容:
1、欣赏《马太受难曲》72选曲、《B小调弥撒》选曲,了解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
2、巴罗克时期的艺术特点(建筑、绘画、雕刻、服饰、音乐)。
3、欣赏清唱剧《弥赛亚》第二幕终曲《哈里路亚》。
4、宗教音乐产生及发展演变的背景。
教学简单流程:
在课前播放巴赫的音乐及介绍巴赫的PPT,营造庄重、祥和、肃穆的气氛;以教师自身的学习经历的动人例子,引导学生一起来聆听“上帝”的声音;介绍宗教音乐的种类“受难曲、弥撒曲、清唱剧、康塔塔、众赞歌”;从油画《最后的晚餐》引向受难曲的概念及《马太受难曲》的赏析;以演唱、比较的方式进行《b小调弥撒》的赏析,并了解复调、主调音乐的特点;引出宗教复调音乐大师巴赫的介绍;从姊妹艺术(建筑、雕塑、绘画等)引出巴洛克艺术风格的探讨;感受管风琴的音色及特点;介绍“清唱剧之父”亨德尔,聆听《哈里路亚》;进入巴洛克音乐风格特点的探讨;小结宗教音乐的作用和在现代音乐生活中的运用。整节课以巴赫的音乐为主,将充满浓郁宗教气息的巴洛克音乐捧到学生面前,在让学生欣赏到巴洛克音乐的多种面貌后,把对人生的信仰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并以发展的眼光向学生推介宗教音乐的今天(与流行风格的结合、与其它艺术的结合),使教学的立意既皈依传统,又具有时代感。
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基于音乐教学是一种美学的欣赏的教育理念,以高中学生为对象基础,通过对欧洲巴罗克音乐艺术的感受、介绍,风格的剖析,达到对宗教音乐这一独特的音乐艺术分支的了解、包容、欣赏,特别是对宗教音乐风格与内涵本质的感受把握,理解宗教音乐的发展与它的积极内涵。本课程教学设计以欧洲宗教音乐为主题,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多种方法为教学手段,以经典的宗教音乐代表作为音乐欣赏范例,侧重音乐的时代背景与宗教文化融合的角度理解体会宗教音乐的魅力,为音乐艺术教学提供一个特别的视野。教学过程以直观感受原则、启发性原则为基本指导,同时又以历史的文化的角度与内涵风格、本质的挖掘诱导及宗教音乐的发展与积极意义的把握为主线,让学生在一个课时内感受宗教音乐、了解常识、学会一种理解欣赏的路途。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巴赫的《马太受难曲》72选曲、《B小调弥撒》选曲,让学生了解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并了解音乐家巴赫。
2、通过对巴罗克时期的建筑、绘画、雕刻、服饰、乐器、音乐等的了解,知道巴罗克的艺术风格及特点。
3、通过对巴赫、亨德尔及现代宗教音乐风格作品的欣赏,让学生感受、体验欧洲宗教音乐的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教学重点:欣赏、感受、体验欧洲宗教音乐、巴洛克音乐的风格特征。
教学难点:
1、高中生社会经历依然很少、心灵的阅历很短,对于宗教这一文化现象理解与接纳存在一定的难度,对于宗教音乐几乎很少甚至没有涉及过,这增加了课程接纳的难度。
2、宗教音乐的欣赏绝对区别于现代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等现代主流音乐,它是精神的是空灵的,这对于成长的激进激情的实用主义的新生代来说,增加了课程欣赏的难度。
解决办法:
1、从课题立意与课程脉胳的设计高度注意处理这些难点,循循诱导,渐入其境;
2、从教学方法手段上综合运用各种技巧处理化解,亲合生动,安抚躁动。
教学方法手段:
在教学方法手段上运用自如,综合使用:
1、教学设计立意高远,收放自如,让学习成为一种自在的意识行为,一种自发的感受、欣赏、接纳、升华路径。本设计涉及音乐欣赏、宗教音乐基础知识、音乐史、音乐发展等宽泛的领域,但这一切围绕一个主题,对宗教音乐知识与背景的渗透,对宗教音乐的理解与欣赏;
2、运用丰富的历史、美术、哲学、音乐、社会、神学等人文知识真实生动地勾画课堂内容背景,让音乐不只是音乐;
3灵活地运用对象、时空变换的技巧,以话题为向导,通过由我及他,由古及今、由远及近等方法诱导学生在宗教音乐的殿堂中随意信步;
4、以心灵的净化-----聆听“上帝”的声音为主线,在宗教音乐的感受与基本知识的流泻中揭示宗教音乐的内涵本质与风格特征,进一步挖掘宗教音乐的欣赏角度与在今天的积极意义;
5、采用直观感受、老师介绍、剖析、揭示相结合等多层次的教学手段,强调自主感受与情景互动;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