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学年教科工作总结及09下半年工作要点
(一)
我室以2008年8月全区教科大会为新的起点,并以区教育局的“强师工程”为新的契机,本着“为教育行政决策服务,为基层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的宗旨,以“强化服务,力求创新”为基点,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并取得新的工作业绩:
1.抓课题立项。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的灵魂,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2008学年我区在区级以上课题立项中又有新的突破:鄞江中学《让美成为所有学生的生活方式的教育实践研究》在全国教科规划领导小组组织的第一期全国高中特色学校专项研究课题征集中入选,成为我区最近6年来真正意义上的国家课题,而且作为教育部的重点课题(据悉全国有100所高中的课题立项,浙江有8项,宁波有4项)。在一年一度的省级规划立项中,姜山镇教辅室牵头的《农村乡镇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研究》被列为重点课题,另外,体艺卫专项课题2项,姜山镇中学王金珊老师的《农村中学实施音乐考级的探索与研究》、塘溪中心小学周信达老师的《越剧与甬剧进小学课堂的研究与实践》;农村青年教师专项课题2项,宋诏桥中学陈殷的《中学机器人教育活动模式的研究》、邱隘镇中心小学邱萍《基于审美心理的小学语文阅读的有效性研究》;年度规划课题8项,分别由鄞州中学、鄞江中学、东钱湖旅游学校、姜山镇实验中学、姜山镇中心小学、东南小学、东湖小学、钟公庙中心小学等8所学校承担,总共立项13项,占全宁波在省立项数的20%。市级规划课题24项,其中第一次承担市课题以上任务的有区实验中学、章水小学、樟村中学、瞻岐小学、茅山小学、布政小学、望春小学等学校,区级规划课题的征集得到了全区各学校的热烈响应,有272项课题申报,比上年净增54项,本次课题征集中,不但初中课题和幼教课题在参与面和呈报数上均有重大突破,而且还涌现了像咸祥中学、宋诏桥小学、布政小学等高度重视、广泛发动的学校,最后有145项列为区级课题。
2.抓课题论证。随着市、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规程的实施,各学校对各级立项课题的开题论证、中期检查环节越来越重视,普遍建立起开题报告会制度,邀请各类专家点评课题设计的科学性与研究方案的可行性,修正在课题设计上的不足。2008学年,我室采用“走下去、请上来”的双轨路线,对各级各类课题(尤其是省市级课题)进行开题论证指导80余项次,中期检查论证80余项次,对有些课题更是深入跟踪,力求出经验、出精品。课题的中期管理指导,成为我室最常见的工作,有力地提高了本科室面向基层学校、一线教师的服务功能。在上学年市里组织的省市课题中期检查中,我区的各项课题汇报、文字材料、研究预期成果均给检查组专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展现了我区教科工作的风采。
3.抓课题结题。结题环节是课题管理中重要的阶段,我们知道,课题管理主要是三个环节:立项的时候突破选题关,解决“为什么研究”的问题,中期检查的时候突破“做题关”,解决“怎么在研究”的问题,强调开展实际调查,了解与本课题相关的各种情况,系统查阅资料,掌握与本课题相关的各种信息,亲自实践尝试,验证与本课题相关的各种猜想。到结题的时候,主要解决“研究出了什么”的问题,研究出结论没有?研究出的结论是什么?几年下来,我室陆续出台了结题工作细则,卷面五要求等,初步改变了过去结题报告中存在的现象如“浓妆艳抹谈前景,轻描淡写说过程”,“无关材料一大堆,有用证据找不到”,纲目标题杂乱无章,重重叠叠层级层级繁多”,“研究成效格外显著,证明材料苍白无力”等,各课题负责人特别是具体承担执笔任务的老师,认真对待,反复修改,力求完美,出现了一批代表鄞州科研水平的精品:如鄞州高级中学、同济中学、正始中学、高桥小学、钟公庙小学、集仕港小学、下应小学、高桥中学等学校课题,我们觉得这些课题很有希望冲击市一等奖。在结题过程中,同济中学的徐峰、庄柏臣老师(三番五次到教科室听取意见,几易其稿),下应小学罗静伟教师1人承担了学校两个课题的执笔任务,非常辛苦,还有钟公庙小学的俞彩霞、高桥中学的程玉根、布政中学的王健林、陈婆渡小学的李萍、丽水小学的唐宁磊、华泰小学的崔静、鄞州职业高中的张志龙团队也给我室留下了深刻印象,从09年起,市规划课题评审新增了成果推广奖项目,我室委托周信达老师承担全区小学美术创意教学、朱云芳老师承担班级生本管理两个课题的推广总结,也较好地完成了结题任务。据统计我区承担的省、市级课题的按时结题率达到90%以上,区级课题的按时结题率达到70%左右,为教育科研成果的产生把住了关键的环节。借此机会,向各位关心、支持我室工作的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09年市规划课题申报程序(供参考):
1.初审: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各县(市、区)教科所(室)负责初审;市直属学校(单位)由市教科规划办负责初审,对审报材料的资格及规范性进行核实,不符合申报要求的不参加活页评审。
2.活页评审:由市教科规划办委托国内知名专家(外省、市)进行活页盲评打分,并根据活页盲评打分结果,从高分到低分产生候选科研成果。
3.复评:市教科规划办组织有关专家对候选成果进行复评,推荐出一、二、三不同层次的名单。
4.答辩:市教科规划办组织省内外有关专家对第一层次的候选成果进行答辩评审。
5.终审: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终审。
6.公示:评审结果将在“宁波教育科研网”公示,并设置为期一周的成果争议期。
4.抓成果评奖。2008学年,我区各级各类学校在各级规划课题成果评审中再创佳绩:(1)在浙江省2008年基础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奖中,我区选送的3项成果全部获奖:其中德培小学许颖的《“读图时代”小学生视觉图象思维训练的研究》获得二等奖”,五乡中学王耀鹤的《高中课堂教学行为的策略研究》、塘溪镇中心小学张芬君的《绘画疗法对儿童心理干预的研究》获得三等奖。(2)在省第六届优秀教科成果评比中我区报送了3项成果,有2项获奖,都得到了二等奖。他们是鄞州区实验小学《人类经典寓言与儿童成长的研究》,雅戈尔小学《“小留学制”的研究与实践》(3)在年度市级规划课题优秀科研成果评比中,我区有22项成果获奖,不论是获奖比例、获奖总量,还是各档获奖数量,均占全大市各县市区之首。(4)我们还积极配合区教研室做好政府成果奖的指导工作,规范文本、邀请专家,为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打翻身仗(第五届一等奖没有,第六届一等奖2 项、二等3项、三等2项)作出了我们的努力。
5.抓成果推广。2008学年起,我室根据自己可行的力度,采取灵活机动的原则,并通过典型成果汇报会、课题讲座分析会、同类课题借鉴会和优秀文本借阅、校际协作交流、课件下载共享等途径,推广了五乡中学的“3p式高效课堂模式”、雅戈尔中学的“教师教育叙事研究”、德培小学的“图像思维训练模式”、塘溪小学的“儿童心理绘画疗法”、樟村中学的“语文课外阅读”、华泰小学的“三环四式数学课堂结构”等10余项成果,起到了很大的示范和启发作用。目前,正准备通过编辑出版《鄞州区2004—2008教育科研成果集萃》一书,进一步拓展成果推广方式。
6.抓科研培训。2008学年,我区共有近百位教科主任或科研骨干、课题负责人参加了市级及以上级别的专门培训;我室舒主任等同志还应邀到教师进修学校培训班和2所高中、4所初中、10所小学进行专题讲座,有的学校还连续间隔一段时间后进行二次培训,反响普遍较好。教科协作组活动尽管开展得比较困难,活动的方式、内容有待创新,大多数协作组在热心组长的努力下,还是能因地制宜开展活动。其中章水教科组、普高组、横溪教科组、邱隘教科组活动比较正常。
7.抓载体建设。首先是保证《鄞州教育科研》杂志的档次地位、刊物质量、运作规范,其中暑假行政会议期间发行的增刊影响越来越大,成为展示各校教科研成果的一个平台,新增的电子版鄞州教科第一期也如期出版;其次是发挥本室网站的交流、管理、辐射功能;再是通过每年一次的全区各级各类学校校刊的评比和每年1—2次的论文征集、评比、推荐活动,提升了全区教育科研的意识和品位。
8.抓心理健康。(1)完善制度。出台了甬鄞教普【2008】17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意见》,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指导性意见, 09年4月,教育局召开了全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表彰了首批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7所。(2)加强培训。组织了三期省C级资格证书培训,共155名教师取得C级证书,取得A级证书3人,B级证书7人。目前全区已有373人取得省C级及以上资格证书,其中国家二级咨询师16名,三级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