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汪纪苗|编辑日期:2009-11-07 09:08:48|点击数: |发布:33
CAI课程整合及其辩证关系
王建平
依据国家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的解释,CAI课程整合“就是要把以CAI为核心的各种技术手段完美、恰当地融合在课程中,就象在教学中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的流畅、自然”。课程整合是将信息技术看作是各类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主要在已有课程(或其他学科课程)的学习活动中有机地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
课程整合可以说是一项全新的工程,不仅要求教师熟练掌握CAI的技术,更要求教师有全新的教育观念,在实践过程中寻求合适的切入点,并且辩证地处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关系。
一、CAI课程整合是为了更好地传授学科知识,但不能忽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课程整合不仅仅是将学科知识通过CAI整合的形式让学生掌握好,而且要学生掌握社会生活必备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应该包括:①信息获取的能力。②信息分析的能力。③信息加工的能力。④信息创新的能力。⑤信息利用的能力。⑥协作意识和信息的交流能力。
在课程整合中,教师要时刻注意将学生的信息素养内化为自身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创设一个在实际生活学习中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可以根据“课程整合”的理念,通过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或者与实际的社会生活问题进行整合,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程整合不能只限于教师参与电脑技术,要让学生适度地参加进来,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让学生参与CAI课程整合(如:找寻材料、编写课件)才是真正的整合,学生学习积极性会更高,整合的内容、方式也会更适合学生。因此要求加强小学及初中CAI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具备参与课程整合的能力。
二、信息技术课内整合是一种有效的模式,但要注意适度运用。
信息技术课程,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对象。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开设,主要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和基本工具的使用。
进行CAI课程整合可以使信息技术课程不仅仅是简单地学习信息技术本身,同时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课程整合既要用CAI学习信息技术,又要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具体的实际任务。这些任务可以是相同年级的其他学科的知识,也可以是社会性的问题,如生活中、简单的工农业生产中、环保中产生,在掌握信息技术中学到其他学科及工农业生产、生活知识。
教师在任务设计时要灵活创新,对于相同的知识点,在完成所要求的学科目标的前提下,要根据不同的学生水平、学校环境、教师特长和社会背景等,创设不同的任务进行教学,不能拘泥于教材或参考书所提供的材料。整合的形式应该是事件(任务)驱动。
整合其他学科要特别要把握好度,没有整合或很少整合将起不到作用,但如果整合过度也不好,信息课会转变成语文CAI课、数学CAI课,信息技术课的核心将不再是信息技术知识以及用信息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间的整合是一种基本的模式,但要注意的是电脑不是万能的。
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信息技术只作为教学工具。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信息技术完全是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服务。
在这种整合模式下,教师和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分别进行教学和学习。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决定用什么信息技术形式来呈现什么教学内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
目前用CAI上语文、数学课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整合例子(一个应用方面),而且目前使用非常广泛。它是将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以各学科知识为载体,以学生素质提升和培养综合能力为基本过程。
需要注意的是,电脑不是万能的,在整合过程中要避免所有学科、学科的所有课时、一个课时的所有时间都用电脑来解决问题。计算机本身不会自发地带来人们需要的优点,它需要人花很大功夫来编制软件,是一项不容易的工作,而且成本高昂,液晶投影仪、电脑均有寿命限制,随时间减值严重等。因此,在大力提倡使用CAI的同时有必要适度考虑费用问题。不具有交互性和个别化的特点的内容也非一定要用CAI,有时使用常规媒体可能更加简单有效。
四、信息技术课与研究型课程整合是一种新颖的模式,但一定要有精心的指导。
与研究型课程整合,信息技术只作为学习工具。学生作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并最终以电脑作品的形式完成研究任务。
研究型课程中的整合任务,一般不是教材中的内容,而是课后延伸,甚至是社会现实性课题,如环境保护、旅游类问题等。研究型课程超越了传统的单一学科学习的框架,它按照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将社会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主题活动的形式来完成课程目标。学生通过主体性、探索性、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过程,将多个学科的知识、学问性知识和体验性知识、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他们被各个学科割裂和肢解的学习经验重新得到组建,促进他们问题解决能力的延伸,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身心和谐统一地发展。
从研究型课程的特点看,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的过程性。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从研究方案的形成、方案的实施,到最后任务的完成都由学生自主完成,而教师仅对学生选题、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等进行一般性指导。
但是,这种指导一定要合适,要恰如其分。一方面教师指导的淡化,另一方面要求教师的有限指导更加精心,就像在排球比赛中教练可以利用有限的几次暂停,一定要点拨适当,指导正确。
五、课程整合需要有好的CAI软硬设备,但更要提高教师的应用水平。
在课程整合中,需要有合适的软件,先进的技术、优良的设备来保障。有了相应的设备,以多媒体电脑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才会有可能十分普遍。技术手段永远应该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科教学内在的需求而存在的。
学校的图书馆、资料室里,一般都要配备了能直接上Internet网的电脑,作为师生查询资料、获得信息和知识的必要工具。师生可以从各种光盘软件上获取资料和信息,也可从Internet网上获取资料和信息。在教室里,要配备投影仪、多媒体电脑等工具,教学中可随时使用电脑等工具,展示教学内容,探索知识奥秘。中学的理化生等实验室也要配置了一定数量的电脑,学生的实验过程可以通过电脑进行演示,实验中获得的数据也随时可用电脑来进行处理。
学校应该没有专用的电脑教室,上机对学生来说是一件极平常的事,电脑是一种常用的工具,电脑除进入教室,还分布在走廊、寝室、图书馆、实验室、甚至餐厅、体育馆、艺术馆等任何学生活动的地方。校园内各个角落应该布满电脑插座、网络线,学生可以使用手提电脑在校园各个角落联上校园网,进而上因特网。
CAI设备最终要靠教师来操作使用,教师操作是否熟练和适当将直接影响其效益的发挥。软件的使用更加如此,近年来国内外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实验表明:即使有了合适的软件,教师对技术也比较熟悉,教师也并不一定能很好地应用这些软件来支持自己的教学。因此,如何在教育中适当地使用技术,使技术充分发挥作用,提高教学效率、突破重点难点,甚至在技术的支持下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观念,就是又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
六、教师要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手段,更要有使用现代技术的意识和现代教育观念。
老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要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质,了解本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了解教学中的难点所在,了解传统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结合技术所提供的能力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 要提高教师使用现代技术的意识和现代教育观念。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的现代化才是真正的现代化。
整合不等于混合,它强调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要清楚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学科教学的需求,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事。整合的关键是教师观念的转变和信息技术能力水平的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新型教学结构和传统教育思想理念的冲突,更需要全体教师的参与和社会的广泛支持才能做好。
七、课程整合需要大量的计算机教师,但计算机教师将会面临的严重的挑战。
在课程整合的初期,各学科教师需要计算机教师提供培训、辅导,学生的计算机知识要靠计算机教师传授。但是随着电脑普及越来越快,若干年以后电脑被全面普及,学生通过小学、初中学习,通过家长、家庭的学习,已经能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使用,高中应该没有电脑课,显然也不会需要专门的计算机教师。
其实,当初使用录像机时,也是认为相当复杂,学校操作录像机的教师要接受一个星期的培训,才获得了有关部分颁发的操作上岗证,并且得到再三告诫,不允许别人动录像机。而发展到现在,录像机十分普及的今天,谁也不会因家里要买录像机而先去有关部门培训。计算机也是一样,当计算机十分普及时,家家户户作为必要的工具使用时,基本可以不进行培训。
教师广泛地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各教师在自己办公室均有能上网的电脑,教师的备课改作、写文章均在电脑上进行,教师利用网络了解最新教学信息、获取资料,学校也通过网络与教师联系,管理教师的教学情况,教师的教研活动基本也在网上进行,在网上交流教学经验,个个教师都达到现在计算机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显然计算机教师绝对不能停滞不前,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在信息技术方面的优势,努力学习,成为更厉害的CAI课程整合方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