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

教师论文

教科处 >>教育科研 >>教师论文

太阳能研究报告

来源:汪纪苗|编辑日期:2009-11-07 09:08:13|点击数: |发布:33

太阳能研究报告
——“文档的查找与替换”案例设计
设计:乐天硕
一、教学内容:
浙江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初中课本《信息技术》第一册P30页:太阳能研究报告---查找与替换。
二、教学目标:
分层次教学目标如下:
1、在上一课对Word文档中文字、页面设置、段落等设置编辑技能学习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对大量信息资料阅读中,有效快捷地掌握关键内容的能力培养需要,传授学生利用关键词查找替换相关内容的操作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对大量信息的把握、筛选及分析水平。
2、学生依据现有的文档资料内容,学会将与文档资料相关的图片信息加入到文档中的操作方法,并将图文信息进行一定的美化,即图文混排。从而培养融合各种相关信息的素养和一定的审美观。
3、学生在掌握利用关键词查找以及图文混排等操作方法的过程中,培养了有目的有内容地对信息进行浏览分析及再加工的信息素养。与此同时,体验到了对信息进行深加工以后提高了信息的容量、深度及可读性,为信息资料的共享奠定了基础。
4、教师通过创设一个情境,学生在情景中学习,完成各种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接受到的教师所创设情景中包含的各种信息教育。本课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能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摘自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5、学生们在学习完成任务中,有方法的比较、策略的比较及协作水平的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在现实生活中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手段、思维方式的多面、多样性、复杂程度。从而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潜在能力得以发挥。
三、教学策略:
1、创建一个情景,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始末。情景的取材应贴进生活、贴进现实社会、体现信息时代的社会文化。
2、以情景为基础,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完成对本课技能知识点的传授,以及信息能力的培养。
3、采取比较学生任务结果的评价方式,来达到比较教学所有产生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竞争意识。
四、案例属性说明
1、本案例设计初衷:中学信息技术教材旨在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教育、科学教育等,而我们许多信息技术教师过于偏重对技术、操作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科学教育。本案例的设计初衷就是为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体现人文教育。
2、本案例实施背景:
A.首先要有基本的信息技术教学的硬软件基础。
B.学生有一定的电脑操作能力。
C.教师应具有勇于吸收新的教学设计理念,尝试新的教学方法、策略。努力将信息技术教学与现代社会现状、新思路、新趋势结合起来。如应意识到现今的社会是信息社会,我们日益接触到更多非传统信息载体的信息形式,如电子文档、图片、图像信息。培养学生对此类信息的各种处理能力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五、教学片段实录:
一、引入(情景创设);
1、教师提出一个现实现象:去年暑期,天气异常炙热,用电进入高峰,学生们有没有亲身感受。
学生1:天气太热了,家里得打空调,听父母说用电很厉害。
学生2:电都让你们用去了,我们那里经常停电。热死了。
教师:为什么天气会这么热呢?
学生1:地理书上说太阳热辐射加强了。
学生2: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也加强了。
学生3:环境污染,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太多了。
教师:那我们如何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学生1:使用清洁能源。
学生2;发现新的清洁能源。
教师:既然太阳辐射这么强,能不能将太阳的能量转换成我们能使用的能源。
学生1:有啊,我们家就有太阳能热水器。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使用太阳能的相关知识。
二、展开(情景展开):
1、教师:请同学们打开“太阳能研究报告”的Word文档。能否快速地回答出文章中提到的太阳能产品的种类及用途?
学生1:文章太长,回答不够全面。
学生2:与同桌分工合作,回答地较为全面。
教师:问学生怎么样才能快速地理解文章的大意。
学生1:先看标题,然后找与标题相关的内容,与同学分工查找到。
学生2:从头到尾的看。
学生3:挑重点看。
教师:学生1 的回答较全面,而且方法较为合理,并能与同学协作。(评价表扬)
教师:要在较时间内快速了解全文,一看标题;二找文中与标题相关的词(即关键词)所在段落即可达到高效阅读的效果。
教师:面针对Word文档的阅读,Word软件提供给我们“查找”的功能。如我们查找文中的与“太阳能”相关的内容。查到一个阅读一个。大家试试。
学生们:尝试利用“查找”功能,帮助快速阅读。
教师:请谈一下使用之后的感受?
学生1:不错,很方便。
学生2:不太习惯,但真得很有效,很快捷。
学生3:我自己查着看,也不慢。
教师:查找中“高级”选项的运用,主要搜索选项中的向上、向下、全部的操作用途。学生:尝试在不同段落,查找同一信息点。
2、教师:大部分同学都认为利用“查找”能有效地帮助我们阅读Word文档的内容,也有部分同学认为自己原有的方法习惯也不错。我们保留各自意见。
教师:光有文字还不行,要图文并茂,提供给大家一个文件夹,其中保存图片,请大家自己浏览。
学生们:太阳能飞机、太阳能汽车、太阳能热水器……。
教师:将“太阳能飞机.jpg”图片插入到文档中相关内容中。演示一遍。
教师:学生们能不能将这些图片“对号入座”地插入到文档中去。
学生们:尝试地将图片插入。
教师:展示学生作品,请几位同学谈谈你是如何将图片插入的?
学生1:我是利用“查找”将文章中的“太阳能”有关的内容找出来,找到一个将相应的图片插入。
学生2:我是利用“查找”找到文章中与图片名相对应的词后,将图片插入,如先的到“太阳能飞机”,然后将对应图片插入。
学生3:“目测”查找,找到后插入图片。
教师:大家看看哪位同学的方法较快速且合理。
学生们:各抒已见。
教师点评:利用“查找”也要用的巧,学生2的操作虽说也利用了查找,但效率不及学生1。而利用“目测”查找的学生3的优势是否还存在呢,有得下文讨论。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