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处

新课程

部门主页 >>教科处 >>新课程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项目测评劳动与技能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稿)

来源:汪纪苗|编辑日期:2007-06-02 14:52:52|点击数: |发布:33

劳动与技能项目测评范围为高中科学和技术领域中有关动手操作部分内容的测评;参与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与动手技能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情况。项目测评等第认定,应综合考虑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五门学科综合素质评定的结果。等第合成条件见下表。

劳动与技能等第 等第合成条件

A 物理、化学、生物均为P等第,同时信息技术或通用技术中二项均为A等第;
物理、化学、生物均为P等第,同时信息技术或通用技术中一项为A等第,一项为p等第


P 物理、化学、生物均为P等第,同时信息技术或通用技术中一项为A等第,一项为p等第
五个科目都为P 等第
物理、化学、生物三科中中有一项为E等第,其它科目一项为A等第,一项为p等第
物理、化学、生物为P等第,其它科目中有一项为P等第,一项为E等第
E 有两个科目或以上为E等第

劳动与技能项目测评实施细则和具体办法,由各市、县(市、区)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各地在劳动与技能项目测评中,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测评的P等第是该项目A等第的前置条件;信息技术、通用技术两科目的A等第的比例,原则上应控制在20%以内(或不超过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规定至本校的比例内)以确保多科目合成以后,劳动与技能项目测评的A等第比例总体不超过25%,E等第比例不超过5%。
原则上,项目测评等第合成时,当学生出现一科目为A,一科目为P,是否能够确定为A,应本着严格遵循程序、严格按照确定至本校A等比例,由项目评价小组或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小组研究确定。


物理实验

一、基本要求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物理实验技能测评的内容和要求是依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以及现行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必修2为人教版)而确定的。
物理实验技能评价采用实验过程评价与实验考查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物理实验技能测评着重评价学生对规定实验的开展情况和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同时也注意评价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实验习惯,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1.实验技能
根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将学生的物理实验技能分为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或改进、尝试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不同水平,所用的行为动词为测量、测定、操作、会、能、制作、设计等。
物理实验技能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⑴实验观察技能。如识别常用实验仪器的结构、规格,观察实验现象,特别是观察实验中的计量读数等。
⑵实验操作技能。如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装置的组装、有序操作、记录数据等。
⑶数据处理技能。如能将实验中的某些实录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数据和图形,并进行分析和处理等。
⑷实验探究技能。如能根据要求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器材,并完成实验。
2.实验过程
重视对实验过程的要求与评价,既是高中新课程实施的要求,也是确保实验完成质量和习得实验技能的保障。
⑴实验设计。能够根据实验的目的,依据所学知识经历实验的设计。
⑵实验操作。能够根据实验操作步骤,规范地完成实验所需要的操作。
⑶数据处理。能重视将实验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等。
⑷课外实验。能参与教科书与《实验手册》中规定的部分课外实验,参与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器材,并完成实验。
3.实验习惯与态度
良好的实验习惯,既是每个学生应有的基本素养,也是每次实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因此实验习惯被列为实验操作考查的内容之一。提出的具体要求如下:
⑴布列器材。指把有关的实验器材有序地安置在实验桌上合适的位置,便于实验操作。
⑵取放仪器。指取放实验仪器时,应按操作规范动作,轻取轻放,爱护实验仪器。
⑶观察操作。指以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操作。
⑷整理复原。指实验完毕后,将实验器材清点、整理、复原。
⑸遵守纪律。指进入实验室后不随便说话,不随意走动,不做与实验无关的事。

二、内容和标准
物理实验技能测评的内容既涉及学生平时开展的实验,又涉及物理实验技能考查的实验。学生平时开展的实验包括全部学生实验、部分随堂实验和课外实验。其中物理实验技能考查的内容范围是必修1、必修2中的10个实验,具体内容和要求如下:


三、等第认定
1.实验过程评价认定为P等第的标准如下:
⑴实验过程。认真完成实验中布列器材、取放仪器、观察操作、整理复原各个环节。
⑵实验数量。完成《实验手册》(必修1、必修2)中的全部“学生实验”及60%以上的 “课外实验”和“随堂实验”。
⑶实验质量。既认真完成实验操作过程,也认真完成课前的预习、思考与讨论、方案设计及课后的数据处理、误差分析及问题讨论等。
⑷实验态度。以积极的态度进行实验,不做与实验无关的事,爱护实验仪器。
2.技能考查总分为20分,11~20分为P,10分以下为E等第。
3.物理实验技能考查评价,结论分P 、E两个等第。只有实验过程评价与实验考查评价均为P等第时,总评才是P等第。

四、评价程序
1.实验过程的评价由任课教师负责,实验过程评价主要内容是学生在模块学习期间参与实验活动的态度、表现,以及完成《实验手册》中实验的数量和质量。
2.实验考查由学校组织实施,学校应在测评内容所列的实验中选择2个实验,准备好器材,编制好“实验评定检核表”和试题;最后由学校统一组织实施,实验操作考查时间定在必修1、必修2两个模块结束前。评委由教研组教师共同担任,每位评委一次评价的学生人数不超过8人。
3.学生经过抽签在学校规定的2个实验中确定其中1个实验进行考查;操作考查时间为15分钟,对于第一次考查不合格者,学校应允许学生在半个月之内再补考一次。
4.任课教师根据实验过程评价及实验考查的成绩,确定学生物理实验技能评价的总评成绩。对总评被认定为E等第的学生,教师要通过个别交谈的方式将结果告知学生,并征求学生的意见。
5.在教师完成上述各项工作并汇总相关材料后,将等级评定结果报劳动与技能测评小组最后确认。

五、物理实验评定检核表样例
在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的考查时,应根据每个实验的考查要点和要求制定检核表,检核表主要包括评分点和分值。为便于学校实施,特提供实验评定检核表的样例,供参考。

评定检核表
实验名称: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1 2 3 4 5 6 7 8

⑴ 实验器材安置正确 2
⑵ 电路连接以及电源电压选取正确 2
⑶ 做到先通电后放手让纸带运动 *2
⑷ 及时阻止小车,及时切断电源 *2
⑸ 测量点选取正确 2
⑹ 位移和时间的测定正确 2
⑺ 瞬时速度计算正确 2
⑻ 正确绘制v-t图像 3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