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处

新课程

部门主页 >>教科处 >>新课程

宁波市鄞州中学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方案

来源:汪纪苗|编辑日期:2006-11-02 19:10:23|点击数: |发布:33

一、课程目标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总目标:知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情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课程内容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采取模块式的组织形态,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各课程模块的
内容相对独立,实行学分管理。
必修部分是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它围绕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的主题分别设置三个模块,对应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常识。它又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为主要内容,设置生活与哲学的模块。这四个模块成为本课程的基础性内容。即必修课程设置《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个模块。
选修部分是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选修课程是必修课程教学的延伸和扩展,共设六个课程模块,即设置《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经济学常识》、《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科学思维常识》、《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六个模块。


三、教材分析
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Ⅰ选用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
准实验教材编写组编著的教材。
本课程主要讲述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本课程重视学生成长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加强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引导;本课程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本课程还强调实施的实践性,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必修课程
1.经济生活
课程内容简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帮助学生认识中国共
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知道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认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经济现象,获得参与现代经济生活的必要知识和技能,理解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珍惜诚信的价值,增强法律意识,培养进取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
开课时间:高一上
课时:每周2课时(2学分)
2.政治生活
课程内容简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帮助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懂得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了解公民在政治生活中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意义、途径和方式;理解国际竞争与合作对于我国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增强公民意识和国家观念,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开课时间:高一下
课时:每周2课时(2学分)
3.文化生活
课程内容简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帮助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认同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懂得文化传承、文化交融和文化创新的意义,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正确对待各种文化现象,辨识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开课时间:高二上
课时:每周2课时(2学分)
4.生活与哲学
课程内容简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帮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发展,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能够在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树立和追求崇高的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开课时间:高二下
课时:每周2课时(2学分)
(二)选修课程
选修课程是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是基于必修课程教学的延伸和扩展,是体现课程选
择性的主要环节。
根据《浙江省普通高中课程选修Ⅰ模块开设指导意见》,把选修Ⅰ分为选修ⅠA、选修Ⅰ
B、选修ⅠC。选修ⅠA共设置两个选修模块,即选修模块2-经济学常识、选修模块3-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选修ⅠB共设置两个模块,即选修模块5-生活中的法律常识、选修模块6-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选修ⅠC共设置两个选修模块,即选修模块4-科学思维常识、选修模块1-科学社会主义常识。
1、选修ⅠA。凡参加思想政治学科高考的学生都必须选学。
①经济学常识
课程内容简介: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经济学面对的问题、研究的任务有所
不同,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以近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脉络为线索,结合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有选择地了解一些关于市场经济的理论与观点,评析这些理论建树对当时经济、社会产生的影响,有助于初步认识什么是经济学,把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精髓,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过程,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开设对象:侧文学生
开设时间:高二下
课时:每周2课时(2学分)
②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课程内容简介:从我国国情出发,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这是我国政治建设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维护世界多样性和发展模式多样化。提倡各种文明、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彼此尊重,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这是我国发展对外关系的明确主张。因此,着眼于“三个面向”,较为具体地了解西方国家的特点和问题,进一步明确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知道几个在国际社会中有重要影响的国际组织,有助于培养世界眼光和国家观念。
开设对象:侧文学生
开设时间:高三上
课时:每周2课时(2学分)
2.选修ⅠB。学生可以选学其中的一至二个模块,也可以不选修。
1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
课程内容简介:通过学习民商法使学生增强依法律己、依法办事、依法行使权利、依法
履行义务的自觉性;通过学习合同法、劳动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使学生懂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创业必须依据法律法规;通过学习诉讼法的基本知识、了解律师的职责和作用,使学生理解受到侵权侵害时求助法律的必要性、有效性,以及认识诉讼的具体途径和方式,进而将法律知识内化为法制观念。总之,能为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提供了更为实用的法律知识。
开设对象:文、理学生
开设时间:高三上
课时:每周2课时(2学分)
2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课程内容简介: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特别是针对现代化进程
中新出现的伦理冲突,系统地进行公民道德和应用常识教育,使学生懂得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与要求,辨析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伦理要求,能够正确面对科技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伦理冲突,以及解决环境问题中的伦理困惑。
开设对象:文、理学生
开设时间:高三上
课时:每周2课时(2学分)
3. 选修ⅠC。供学校和学生自主选择。
1 科学思维常识
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是对必修课《生活与哲学》关于认识、思维的拓展与深化。以科
学的思维为框架,以介绍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的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素质和创新精神。
②科学社会主义常识
课程内容简介:引领学生回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的历程,明确社会
主义是亿万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最新发展,明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从而进一步坚定科学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四、课程设置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
高中思想政治课共有四个必修模块,每个学期学习一个必修模块,每周2学时,开设
时间为高一、高二两个学年,每个模块2学分,共8学分。各个模块的开设时间和次序为:高一第一学期开设必修模块1-经济生活;高一第二学期开设必修模块2-政治生活;高二第一学期开设必修模块3-文化生活;高二第二学期开设必修模块4-生活与哲学。
  高中思想政治课共有六个选修模块。《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学分安排》把选修I分为选修IA、选修IB、选修IC,考虑到我校现有思想政治课师资状况和教学实际,对2006级侧文、侧理的学生分别提出以下选修课程开设与学分安排要求:
类型 对象 开设时间 教学内容 周学时 总学时 学分
必修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