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汪纪苗|编辑日期:2006-11-02 19:09:59|点击数: |发布:33
一、课程目标
(一)课程总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具体目标
知识:获得有关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命活动、生物与环境、生物进化以及生物技术等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基础知识。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
能力:正确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二、课程内容与结构
浙江省必修教材统一使用人教版教材,选修教材使用浙江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教材。课程结构如下:共有六大模块组成,其中理科学生必须完成必修模块和选修3模块,文科学生完成必修模块。
三、教材介绍
(一)必修模块:
高中生物课程必修部分包括3个模块。
生物1:分子与细胞模块,内容包括细胞的分子组成,细胞的结构,细胞的代谢,细胞的增殖,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
生物2:遗传与进化模块:内容包括遗传的细胞基础,遗传的分子基础,遗传的基本规律,生物的变异,人类遗传病,生物的进化。
生物3:稳态与环境模块:,内容包括植物的激素调节,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种群与群落,生态系统,生态环境的保护。
(二)选修模块
高中生物课程的选修部分也包括3个模块。选修Ⅰ模块::生物技术实践,内容包括微生物的利用、酶的利用、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和生物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4部分,重在培养学生具备设计、动手等多种能力,增进学生对生物技术应用的了解,适于准备将来学习理工类专业或对实验操作感兴趣的学生学习。
选修Ⅱ模块:生物科学与社会,内容包括生物科学与农业、生物科学与工业、生物科学与健康和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4部分,比较全面地介绍了生物科技在社会各领域中的应用,适于准备将来学习人文和社会科学类专业以及准备将来直接就业的学生学习。
选修Ⅲ模块: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内容包括基因工程、克隆技术、胚胎工程、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及生态工程5部分,以专题形式介绍了现代生物科技中一些重要领域和研究热点以及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目的是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为准备将来进一步学习生物科学类专业的学生奠定基础。
(三)教材特点:
1、努力体现模块或教材的特点(模块间即相互独立又体现了生物科学的联系)
(1)教育价值:每模块都有符合总目标的教育价值
(2)核心概念:每模块都应有一组核心概念
(3)观念思想:每模块都应有一组科学思想、观念和思想方法
(4)学习情境:每模块都应有符合模块内容的学习情境。
(5)逻辑体系:每模块都由内在的严密的逻辑体系同时又是开放的兼容的和明确的。
2、由现代思想观念统帅各个模块,特别是必修模块
(1)建立了生命是一个系统的思想观念(系统论观点)要让学生知道生命系统是有层次的。
(2)建立生命系统内部和生命系统与环境之间信息流动的概念。
(3)建立生命系统稳态与调控的思想观念。
3、突出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的学习
观察实验的方法集中于分子与细胞模块,假说演绎的方法集中于遗传和进化模块,系统分析的方法集中于稳态与环境模块,建立模型的方法集中体现在现代生物技术实践模块。
4、强化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应用
(1) 重要概念用黑体字在教材中标出,对基础的核心内容强化了练习和测试。
(2) 实验、探究都围绕着核心概念展开。
(四)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的关系
高中生物必修课程中设置学习领域,可以更好地反映现代课程综合化的趋势,有利于整体规划高中阶段的课程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高中必修课程中的每个学习领域,都是由若干个课程价值相近的科目组成的;组成科目的几个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能反映出学科内容自身的逻辑关系。
高中选修课程是为了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 以及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而设置的。选修课程是指在保证每个学生达到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各学科分类别、分层次而设计的多样的、可供不同发展潜能学生选择的课程内容。
四、课程设置
生物课程的必修学分为6学分,每个必修模块为2学分,每个学分18学时。学生在修满本课程必修学分的基础上,可根据兴趣和志向学习选修模块,获得更多的学分。每个选修模块为2学分,每个学分18学时。根据浙江省招生考试情况,进行如下安排:
浙江省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模块开设与学分安排表
年级
科目 高 二 高 三
上学期 下学期 上学期 下学期
生物
课程 必修生物Ⅰ
生物Ⅱ1-4章
∕3(3) 必修生物Ⅱ5-7章
生物Ⅲ
∕3(3) 选修ⅢB3
∕2(2)
高考复习 高考复习
[说明:表中“选修ⅠA4”表示所有普通高中学校都必须开设并列入高考命题范围的生物选修模块,斜杠后的数字表示周课时数,如“∕3”表示每周3课时;括号内的数字为学生修习完成后可获得的学分,如(2)为2学分。]
五、教学评价
(一)教学评价的原则和方式
高中生物课程评价既要促进全体高中学生在科学素养各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又要有利于高中学生的个性发展。积极倡导评价目标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努力将评价贯穿于生物学习的全过程。
高中生物课程倡导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以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发展。这些评价方式主要包括纸笔测验、学习档案评价和活动表现评价等。
纸笔测验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评价方式。在高中教学中运用纸笔测验,重点应放在考查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化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认识和理解上,应重视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档案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有效评价方式。应培养学生自主选择和收集学习档案内容的习惯,给他们表现自己学习进步的机会。学生在学习档案中可收录自己参加学习活动的重要资料,如实验设计方案、探究活动的过程记录、单元知识总结、疑难问题及其解答、有关的学习信息和资料、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总结、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结果等。
活动表现评价是一种值得倡导的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是在学生完成一系列任务(如实验、辩论、调查、设计等)的过程中进行的。它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各项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水平以及表达交流技能等进行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的对象可以是个人或团体,评价的内容既包括学生的活动过程又包括学生的活动结果。活动表现评价要有明确的评价目标,应体现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力求在真实的活动情景和过程中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进步与发展进行全面评价。
(二)学分评定方法
生物学分评定由过程性评定和终结性评定构成。其中过程性评定占40%,终结性评定占60%。综合评定分=平时的形成性评价(40%)+终结性评价(60%)。
1、过程性评定
过程性评定就是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进行评价;对学生在完成学业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效果中无法用纸笔测验检测的成分,以及与学习密切相关的非智力因素进行评价。过程性评定从出勤情况、作业情况、过程与态度等三个方面进行评定,共100分。
(1)出勤情况(30分)
出满勤记30分,无故迟到、早退各一次扣0.5分,旷课一节扣1分,旷课一天扣5分,扣完为止,由指定学生作考勤员负责记录、初评,学科学分认定小组和任课教师审核、评定。经批准的病、事假,学生事后补修所缺课时的,不扣分;若在模块学习前提出免于参加课时学习的申请,经学校批准后,可以免于参加授课学习,该项记满分;若旷课总节数超过总课时的1/3时, 即不能取得该模块学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