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处

新课程

部门主页 >>教科处 >>新课程

宁波市鄞州中学化学学科课程实施方案

来源:汪纪苗|编辑日期:2006-11-02 19:09:30|点击数: |发布:33

一、课程目标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科学》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保证基础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可选择的课程模块,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中化学课程,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增进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进一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更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高中化学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兼顾不同志趣和发展潜能学生的需要。

二、课程内容
1.课程结构
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化学属于“科学”学习领域的一个分支,它由8个课程模块构成,两个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和6个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课程的结构如下图: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为了保证基础性,设置了两个必修课程模块,注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和高中阶段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备的基础。在内容选择上,力求反映现代化学研究的成果,积极关注21世纪与化学相关的社会现实问题,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强化终身学习的意识,更好地体现化学课程的时代特色。同时,考虑到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化需要,更好地体现课程的选择性,设置了具有不同特点的选修模块。在设置选修模块时充分体现现代化学发展和应用的趋势,以物质、结构、反应为主线,重视反映化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
高中化学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的关系是基础与发展的关系。每个模块教材具有鲜明的风格和独特的功能,生动诠释高中化学新课程和化学科学素养。各模块的关系如下图:

物质结构与性质


化学反应原理


有机化学基础


     实验化学                    化学与技术

化学与生活

必修化学(化学1、化学2)
2.各模块和专题的设置
模块类型 模块 专题内容
必修课程 化学1 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专题3:从矿物到基础材料
专题4:硫、氮和可持续发展
化学2 专题1:微观结构与物质的重要性
专题2: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专题3:有机化合物的获得和运用
专题4: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
选修课程 化学与生活 专题1:洁净安全的生存环境
专题2: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
专题3:丰富多彩的生活材料
化学与技术 专题1: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
专题2:化学与材料的制造、应用
专题3:化学与工家业生产
有机化学基础 专题1:认识有机化合物
专题2:有机物的结构与分类
专题3:常见的烃
专题4:烃的衍生物
专题5: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化学反应原理 专题1: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专题2: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专题3: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实验化学 专题1:化学实验基础
专题2:化学实验探究
物质结构与性质 专题1: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专题2: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
专题3: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
专题4:研究物质结构的价值

三、教材介绍
目前我省新课程化学教材统一使用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江苏版化学教材。从教材的编排体系来看,不再以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为出发点,采用推理、演绎的方法学习化学,而改为以物质分类的思想来整合教学内容,通过提供实验事实、科学史话、工业生产、生活经验、社会热点问题等感性材料,采用分析、归纳的方法获得化学知识。强调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从自然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应用”;强调运用“元素观”、“分类观”、“转化观”来学习化学。
(一)必修模块
高中化学必修课程分为化学1和化学2两个模块。其中《化学1(必修)》教材含4章共13节内容,《化学2(必修)》教材含3章共10节内容。从课程设计来看,必修模块的目的是促进全体高中学生形成最基本的科学素养,是人人都要学的化学,因此必须强调其基础性;必修模块注重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一般,由事实到本质,进一步提升全体高中生基本的化学科学素养。同时为相应的选修模块予留接口,搭建平台,奠定良好基础。通过这两个模块的学习,同学们将认识化学科学的特点与魅力,了解化学科学的发展历程和探索空间,掌握化学与个人的未来发展、职业选择的关系;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利用多种形式的活动探究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从自然界——实验室——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感受元素大家族的奇妙,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奥秘,并从化学键的角度认识物质的组成、化学反应及其能量转化的规律,进一步体会化学科学对促进社会发展以及提高人类生产和生活水平的重要作用。
(二)选修模块
模块 模块选课指南 模块的发展要求
化学与生活 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的世界中,而化学正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科学。它研究分子,使我们不断地认识周围的物质和现象;它创造分子,促进了现代物质文明的发展。化学已经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面对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化学现象,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你是否有许多的问题和疑惑呢?你知道饮用水是如何获取的吗?我们可以不吃脂肪吗?如何看待食品添加剂的功与过?你知道电池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吗?我们穿着的衣服是什么材料制成的?洗涤剂是如何去污的? ……
《化学与生活》采用“主题-课题式”编写模式。主题围绕生存环境、健康饮食、化学能源、家居和穿用材料、安全使用化学品等话题依次展开,并全面布局、精心选择编排了18个课题。希望能营造一个贴近生活的情景,阐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关注并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以提高同学们的化学科学素养。掌握化学知识,提高生活质量。就让《化学与生活》带你我走进奇妙的物质世界,探索它的奥秘吧。 1.认识化学在促进人类健康、提供生活材料和保护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能应用所学化学知识对生活中的有关化学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解释。
3.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积极作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化学与技术 这个模块对于同学们了解化学在工业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学习有关化工生产的基本知识,了解核心的技术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技术思路,从而培养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实践、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树立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具有重要的价值。
《化学与技术》模块的课程内容以生产技术为核心。生产一般是指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将原料加工成产品的工艺过程。化学生产技术是以化学知识为基础的。所以,教材在必修化学基础之上,结合生产技术,进一步介绍了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电解原理、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原理及其防护、硫酸、硝酸、纯碱、氯碱、氨等的工业制备原理等重要的无机化学知识;以及石油的裂解、催化裂化和催化重整、以乙烯等为基本原料的化学合成、加聚反应、缩聚反应、高分子化合物的构成等重要的有机化学知识。这些化学知识既是同学们分析和解决实际生产中技术问题的基础,也是将来实践和创新的基础。 1.了解化学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认识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认识化学科学发展与技术进步的关系,增强技术意识;
3.形成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废旧物资再生利用的观念;
4.通过调查、分析和讨论交流等途径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物质结构与性质 《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是为对理科,特别是对化学很感兴趣的学生开设的选修模块。物质结构理论是现代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的重要基础。它揭示了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有助于人们理解物质变化的本质,预测物质的性质,为分子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在本课程模块中,我们将从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以微粒之间不同的作用力为线索,侧重研究不同类型物质的有关性质,帮助高中学生进一步丰富物质结构的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进一步形成有关物质结构的基本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3.能从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的视角解释一些化学现象,预测物质的有关性质;
4.在理论分析和实验探究过程中学习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化学反应原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