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处

新课程

部门主页 >>教科处 >>新课程

宁波市鄞州中学物理学科课程实施方案

来源:汪纪苗|编辑日期:2006-11-02 19:08:55|点击数: |发布:33

一、课程目标
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或科学课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高中物理课程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
课程总目标为:学习终身发展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这些知识与技能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关注科学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发展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科学探索兴趣,有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了解科学与技术、经济和社会的互动作用,认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全球观念
二、课程结构

图1 物理课程包含十二个模块
高中物理课程共包含12个模块(如图1所示),其中物理1与物理2为共同必修模块;选修系列1包含两个模块,突出物理学的人文特色;选修系列2包含三个模块,侧重从技术应用的角度展示物理学;选修系列3包含五个模块,侧重让学生较全面地学习物理学的内容。由于必修需要达到6学分,因而全体学生在学完两个共同必修模块后,还需要在三个选修系列中至少选择一个模块进行学习。
三、教材介绍
(一)必修教材采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物理》,这是全体高中学生的共同学习内容。在该模块中,学生通过学习运动描述、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机械能和能源、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等物理学的核心内容,经历一些科学探究活动,初步了解物理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体会物理学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同时为下一步选学模块做准备。
(二)选修教材采用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的选修系列。
物理1系列,学生通过体验探究过程,了解物理科学与人类社会的互动关系,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从思想、观念、方法层面上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精选典型史料和活动,在处理好“亲历”与“追溯”关系的基础上,着重展现科学发现过程;通过翔实的资料,凸现科学、技术、社会的互动关系,形成正确的科学观,体会人类不懈的探索精神;让学生在“读、做、悟、创”中,感悟人类追求简单、和谐、统一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
物理2系列,学生通过参与物理学的技术应用活动,学习与技术直接相关的物理知识,理解物理与技术的互动关系,提升学生技术设计、制作和创新的能力;侧重从技术应用层面,结合具体的技术产品的设计、制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习物理学; 强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开发学生的技术创造潜能和兴趣;突出物理学的应用性与实践性,展示物理学在高科技领域的广泛应用,让学生感受物理与技术结合的魅力。
物理3系列,学生通过经历物理学的实证研究和理性思维过程,学习物理学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了解物理学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的关系。通过比较完整的、系统的物理探究活动,学习物理学的核心内容,落实三维目标。让学生在物理实验、理论思维与数学方法应用等方面得到比较充分的训练,学习探索物理世界的方法和策略。更多地关注物理学与科技发展的前沿,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志趣和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四、课程设置
(一)全体学生完成共同必修模块物理1和物理2的学习后,获得4个必修学分,接着必须从选修 1-1和选修3-1中选择修习1个模块,完成余下的2个必修学分。
(二)完成必修学分的学习后,建议学生根据学习兴趣、能力发展倾向以及学校的条件,从下列两个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选修。同时,学生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的变化,在教师的指导下,调整选学的方向。
方案一 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倾向的学生 选择修习选修1-2模块(建议在选择修习选修1-1模块后再选择修习该模块)
方案二 理工科发展倾向的学生 选择修习选修3-2、选修3-4、选修3-5(建议在选择修习选修3-1模块后再选择修习该模块)
注:为了让学有所长的学生更充分地发展,又提高教学效益,根据具体情况将物理实验专题及物理专题研修作为校本选修课程开设。
五、教学评价
(一)教学评价
物理课程的评价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进行。注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强调知识和技能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评价有助于学生对科学过程和物理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发展科学探究和实验能力;有助于学生运用物理知识、科学探究方法、实验技能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发展科学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保持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科学探索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评价关注学生对概念、原理、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提高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对物理学基本思想和观点的了解等。测验和考试命题注重理解和应用,设计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联系生活和社会的开放性试题;不过多考查记忆性内容,不在枝节问题上纠缠,故意设置误区。
  重视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验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科学探究与学习过程中,应用物理学研究方法、数学工具的能力。客观记录学生提出的问题以及在理论学习、物理实验、小论文、小制作和科学探究等活动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观察和实验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做出猜想和假设的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的能力等。学生参与评价活动,通过记录学习过程,记录有代表性的事实,展示自己学习的进步。
评价关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即不仅要关注学生获得了什么,而且应该记录学生参加了哪些活动、投入的程度如何、在活动中有什么表现和进步等情况。动态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细心了解其内心活动的变化,记录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并与过去相关的记录进行比较。
(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设置课时安排与学分安排 

(三)学分评定方法
物理科学分评定由过程性评定和终结性评定构成。其中过程性评定占40%,终结性评定占60%。
1、过程性评定
过程性评定从出勤情况、作业情况、过程与态度等三个方面进行评定,共100分。
(1)出勤情况(30分)
出满勤记30分,无故迟到、早退各一次扣0.5分,旷课一节扣1分,旷课一天扣5分,扣完为止,由指定学生作考勤员负责记录、初评,任课教师审核、评定。经批准的病、事假,学生事后补修所缺课时的,不扣分;若在模块学习前提出免于参加课时学习的申请,经学校批准后,可以免于参加授课学习,该项记满分;若旷课总节数超过总课时的1/3时, 即不能取得该模块学分。
(2)作业情况(30分)
①作业质量(10分),由任课教师综合学习课时内的作业质量情况评定;
②作业完成情况(20分)
能独立自主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并按时上交,得20分;无故不交作业一次扣1分,未向任课教师提出申请而迟交作业每次扣0.5分,抄袭作业每次扣4分,扣完为止。由小组长和科代表完成记录、初评,任课教师审核、评定。
(3)过程与态度(40分)
  对学生在模块学习的过程进行评价。主要从课堂表现、态度和方法、合作精神、创新能力等方面综合评定。
课堂表现的评价可从听课态度,记笔记情况,课堂参与程度,遵守课堂纪律,踊跃发言等方面进行评定。
学习态度可从学习目的性、学习兴趣、自信心、学习毅力和自制力、学习计划性、合作精神等方面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
学习方法可从学习方法和技能的掌握,学习方法的积累和提高,知识的理解与创新,学习的反思与总结等方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技能。
具体按《高中物理模块学习过程性评价报告》的所列项目实施。

高中物理模块学习过程性评价报告
模块 班级 学号 姓名
评价
项目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A B C D A B C D

积极主动地反思学习过程,优化自己的学习方法,勤奋刻苦
对待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和热情,旺盛的求知欲
学科学习目标明确,充分把握学习时间
参与
程度 踊跃发表个人意见,敢于提出问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