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汪纪苗|编辑日期:2006-11-02 19:08:15|点击数: |发布:33
一、课程目标
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自然延伸,也是基础教育阶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英语教学的总目标,都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这个基础包括持续的学习动机、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但高中阶段与义务教育阶段相比,课程目标在层次、水平和侧重点上都有所不同。义务教育阶段强调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习惯和自信心,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奠定运用英语的基础。而高中英语新课程则应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的需要,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先决条件。文化意识则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障。
图1 课程目标结构
二、课程内容
必修学分的教材以省教委选定的人教版为基本教材,安排在高一、高二上学期学习。学生修满10个必修学分,达到七级目标要求即达到英语学科的毕业要求。
学生在修习必修课程的同时或之后,可以自主选修高中阶段其它的选修课程。高中英语的选修课程由顺序选修课程(系列Ⅰ)和任意选修课程(系列Ⅱ)两部分构成。顺序选修课程(系列Ⅰ)采用人教版选修教材,共有6个模块(英语6~英语11)。任意选修课程(系列Ⅱ)由学科教研组讨论决定并报教务处备案。
图2 高中英语课程结构简图
三.教材介绍
(一) 必修教材以省教委选定的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英语》(New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为基本教材,它是根据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编写的。教科书从内容安排、编排体系到采用的教学方法和练习的设计等方面都努力体现《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课程性质和理念。共5个模块,按模块1~5(即英语1~英语5)顺序开设。每一个模块一册学生用书,有五个教学单元,供半学期使用。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主要话题开展听说读写活动,统一设置八大栏目: 热身 (Warming Up)、读前 (Pre-reading) 、阅读 (Reading) 、理解 (Comprehending) 、语言学习 ( Learning about Language) 、语言运用 (Using Language) 、小结 (Summing Up) 、学习建议 (Learning Tip)。
其中,在一些大栏目下又有一些小栏目(Learning about Language 包括了 Discovering use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 和 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s;而 Using Language 通常包括了 Reading、Listening、Speaking、Writing 这四大技能)。各栏目的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本套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人文素养
2、力求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要,能够激发其学习兴趣
3、语言真实、地道、自然,以英国英语为主,同时介绍主要英语国家的英语
4、提倡功能、结构、话题及“任务型”活动途径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与方法
5、知识和技能训练的安排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6、启发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鼓励他们锻炼思维、发挥想象力,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7、注意学科整合,拓宽学生的文化知识视野
8、具有弹性,区分层次,注意学生的潜力和可接受性
9、多种媒体配合,提供丰富的配套资源
10、增加过程性评价,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二) 顺序选修教材(模块6~11,共六册)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目标进行设计和编排,模块6~10的基本结构与必修模块相似,模块11则根据高中学生毕业高考的需要对词汇、语法以及练习册的练习进行了调整,便于学生进行复习巩固以往所学的知识。顺序选修教材在必修课程的基础上,通过内涵丰富的听说读写活动,一方面使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着重培养学生的各种素养和能力,形成了鲜明的人文特色
四、课程设置
(一)必修课程
必修课程以省教委选定的人教版为基本教材, 安排在高一、高二上学期学习。必修课程共10个学分,按模块1~5(即英语1~英语5)顺序开设。每个模块2个学分,36学时(每周4学时)。学生修满10个必修学分,达到七级目标要求即达到英语学科的毕业要求。学生在修习必修课程的同时或之后,可以自主选修高中阶段其它的选修课程。
(二)选修课程
高中英语的选修课程由顺序选修课程(系列Ⅰ)和任意选修课程(系列Ⅱ)两部分构成。
图3 高中英语新课程结构表
1、顺序选修课程(系列Ⅰ)是在完成必修课程后供学生按顺序选修的,是必修课程的自然延伸,是为愿意进一步提高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高中生设计的目标。顺序选修课程(系列Ⅰ)共有6个模块(英语6~英语11),每个模块2个学分。学生完成模块6~8的学习,可以达到八级目标要求;完成模块9~11的学习,可以达到九级目标要求。
2、任意选修课程(系列Ⅱ)分为三类:语言知识和技能类、语言应用类和欣赏类。任意选修课程(系列Ⅱ)不规定学生选修的门类和次序,学生可以在学习必修课程(模块英语1~5)的同时或以后选修。
(三) 高中英语课程设置课时安排与学分安排
按照新课程要求,必修部分共10个学分,按模块1~5(即英语1~英语5)顺序开设。每个模块2个学分,36学时(每周4学时,一学期完成两个模块,两个半学期即可完成五个模块的教学)。每个学段须依序完成相应一个模块内的若干个单元的教材教学任务,并进行模块终结考试,成绩合格的学生得2个学分。顺序选修课程(系列Ⅰ)共有6个模块(英语6~英语11),每个模块2个学分。11个模块成绩全合格的学生得22个学分,另有选修任意选修课程(系列Ⅱ)模块且考试合格的学生再累计所得学分。但必修课程模块1~5的10个学分,是学生高中毕业英语科所必须达到的最低学分和条件,不可以用其他模块(英语科或非英语科)的学分来顶替。
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学期 上 下 上 下 上 下
内容 必修:模块1、模块2
必修:模块3、模块4
必修:模块5
选修ⅠA:模块6
选修ⅠA:模块7
选修ⅠB:模块8 模块9
选修ⅠC 高考复习
学时 4/每周,每个模块的总学时为36个。 3/每周,每个模块的总学时为36个。 4/每周,每个模块的总学时为36个。
学分 每个模块对应的学分为两分。
说明 修习模块1—5,获得10个必修学分,即达到七级目标要求;完成模块6—8的学习,可以达到八级目标要求;完成模块9—11的学习,可以达到九级目标要求。
图4 高中英语课程设置课时安排与学分安排表
五、教学评价
(一)教学评价
《新课程评价标准》明确了高中英语既具有人文性又具有实用性的特征; 因而,对学生学业的评价必须同时关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 5个方面。英语学业成绩评价体系由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即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 过程性评价的结果在学生的学业评价中占一定比例。过程性评价的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教师要通过考查,观察和学生的交流,对学生的书面作业,口头问答,演讲,朗诵等课内外学习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合作精神等做出评价。过程性评价还包括学生相互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等方式。终结性评价是检测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程度的重要途径,也是反映教学效果、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终结性评价的方式包括听力和笔试等在内的模块考试。听力测试在学期,学年考试,会考中所占比例应不少于20%。
(二)学分评定方法
英语科学分评定由过程性评定和终结性评定构成。其中过程性评定占40%,终结性评定占60%。
过程性评定从出勤情况、作业情况、过程与态度等三个方面进行评定,共100分。
(1)出勤情况(30分)
出满勤记30分,无故迟到、早退各一次扣0.5分,旷课一节扣1分,旷课一天扣5分,扣完为止,由指定学生作考勤员负责记录、初评,任课教师审核、评定。经批准的病、事假,学生事后补修所缺课时的,不扣分;若在模块学习前提出免于参加课时学习的申请,经学校批准后,可以免于参加授课学习,该项记满分;若旷课总节数超过总课时的1/3时, 即不能取得该模块学分。
(2)作业情况(30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