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制日报|编辑日期:2010-10-26 08:02:58|点击数: |发布:45
周末不准看湖南卫视!生日不可请同学一起过!不许使用手机、MP3、MP4!前日,有人将其近日开家长会的经历发上网,称孩子在南京某名校上初一,老师在家长会上“颁布”了很多个性规定,要求家长督促孩子严格执行。近乎严苛的条款引起一片争议(10月24日《南方都市报》)。 “不准看ⅹⅹ卫视”所暴露出的其实不是教育的傲慢和偏见,而是教育的无力和困境。“不准看ⅹⅹ卫视”,隐喻着教育管理者担心孩子会受到一些过度娱乐化的成人社会价值观的干扰和误导;“生日不可请同学一起过”,则意味着,十几岁的孩子聚在一起过生日很容易出现酗酒、吸烟等不可控的不良行为;而限制使用电脑手机,更是为了保障学习效果。事实上,按照常理,凡是老师和学校提出的要求,都是针对已经存在的比较严重的问题,既然学生因为痴迷网络和手机影响了学业,学校就只能以“提要求”的方式,向家长请求“援助”。要说学校“提要求”是为了限制孩子的自由和权利,纯属上纲上线了。 某种意义上说,因为现在的社会太“复杂”、各种各样的诱惑太多,随时随地在“干扰”甚至是摧毁着教育的效果,所以教育管理者只能不断提出各种越来越细化和苛刻化的“要求”,与社会性的“侵蚀”做着无奈而无力的抗争。 前不久有媒体报道,面对命题作文《一个没有结局的故事》,一群小学六年级的学生竞相展示自己的“早熟”。他们大写婚恋甚至是婚外恋,让身为考官的成年人大跌眼镜。电视、网络、现实,到处充斥着种种暧昧与诱惑,有些警匪影视剧甚至还将暴力作案手段“描绘”得非常细致——这不但让学校的教育苍白无力,还让未成年人直接越过学校和家庭,从“成人社会”中学到了很多我们津津乐道却不愿意让孩子们沾染上的东西。如此种种,想起身边不少孩子说着的“大人话”,再看看“婚外恋作文”,大概就不难明白学校为啥不准学生看ⅹⅹ卫视了。 我们随地乱扔烟头,学校教育孩子要注意公共卫生;我们热衷于猎奇窥私,学校提倡孩子“绿色生活”;我们自私和狭隘、缺乏宽容和信任精神,老师要孩子们从小团结友爱……成人社会的欲望放纵毫不顾忌孩子的成长,为正在改革发展中的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困境。这是需要警惕和反省的地方。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