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处

家长学校

部门主页 >>德育处 >>家长学校

教育孩子是每个当家长的终生事业

来源:中小学教育资源站|编辑日期:2010-03-16 08:20:15|点击数: |发布:45

作为教师,多读点书肯定有益于增长自己的教育机智,提升人文素养。说实话,当今教师也真是忙,起得比鸡早睡得比贼晚的比喻并非夸张。要挤点时间出来读几页书,真需要极大的决心。既然时间如此宝贵,责任如此重大,自己又非一叶知秋的通才,那就读点教育学方面的专著吧。让自己更冷静、明智、理性,你教的孩子就不会差多远了,把人家的孩子教好就当是行善积德吧,谁叫俺是教师呢。
随便贴几段以前的读书札记,证明俺不是光说不练:
原文·教育是由人民的历史发展决定的,并且跟其它一些社会力量一起发生作用,每一个民族的公共教育在成为国家和民族生活因素之一后,便按照自己的特殊道路前进。
我的心得:抄袭其他民族的教育制度是愚蠢的,任何教育一旦脱离本民族的特性便不能称其为该民族自己的教育。否则这样的教育只是在蒙昧的道路上继续实践着愚昧和萌动。

·一个没有民族性的民族,就等于一个没有灵魂的肉体,它只能屈从于衰败的规律,只能消亡在另外一些保存着自己独特性的肉体之中。
心得:没有灵魂觉醒的民族不可避免的遭到文化和物质的双重殖民,终点就是该民族的消亡!

·如果教育学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它就必须首先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
一个教育者应当力求了解人,了解它实际上是怎么样,了解他的一切弱点和伟大之处,他的一切日常琐细的需要以及他的一切伟大的精神上的需要。
心得:没有了解就谈不上教育,了解得的对象更多的应该关注精神上的需要,当然琐细的日常生活也能发现一个人伟大的精神需求。时刻用渴望了解的眼光看待我们的学生,你的教育将变得愈发轻松。

·乌申斯基的认识论:事实是科学的基础,是科学的出发点。所以他说了下面发轫深思的话:
现在只有这样一种哲学是可能的:他把科学的世界观建筑在由心理自我观察而获得的事实基础上、、、一个思想家,无论他是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出发,还是从孔德的那个似乎把心理现象的存在本身也忘记了的实证哲学出发,他都同样会远离现实的知识,会堕入幻想结构的世界。
心得:“事实”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永恒发展的,前进的。人类的大脑结构决定的功能本身就是在不断诠释从事实出发的科学观。

·任何一种习惯行为都是反射行为。
·习惯和熟巧是掌握了得反射。
·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存入他的神经系统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而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
·怀习惯在同样程度上则是一笔道德上偿还不清的债务,这笔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一无成效,并把他引导到道德破产的地步。
心得:多么新奇而又正确的论述,当人人都高调“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却不知道习惯的实质和习惯的威力的时候,我们何不好好学习乌申斯基的著作呢?如果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只是重视了学生的智力,而忽视熟巧的形成,那么智力的发展本身也就失去它有力的支柱。

·可以毫不牵强附会的说,教师与之打交道的只不过是学生的记忆,而教育影响的全部可能性都建立在记忆能力的基础之上。
·教师的教育技巧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他是否善于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注意,而教师也有责任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
·一个人对什么最感兴趣,他就对什么最注意,仔细观察一个人特别注意什么事物,就可以判断他的精神结构。
·观察学生的注意是认识学生精神世界的手段,但教师的责任不只是限于通过学生的注意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更重要的是要在教育教学中使学生的注意力沿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心得:我曾经也在教学中向我的学生解释过“所谓知识就是你大脑里有序的记忆总合”;“所谓能力也就是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恰当的迅速的运用了知识,使问题得到最可能接近正确的解决。”但乌申斯基的解释显然更为深刻,他不仅教会我们如何通过观察、注意来认识一个人的精神世界,还十分明确的指出教师的一个非常重大的的责任----“在教育教学中使学生的注意力沿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如果说人做出了一切能使人的生活有别于动物生活的无数发现和发明,那么应该把这一切全都归功于归纳法。
心得:在读到这句话以前,很难想象180年前的乌申斯基给与“归纳法”如此之高的评价!是啊,越来越多的人类发明、发现看起来让我们与动物生活的差距已经有了天地之别。细细想来,在人类科技进步的道路上归纳法的威力之大好像暂时还没有谁愿意去质疑。其实我揣测乌申斯基说这话针对的对象并非当时的“国家科研所”,而是广大教师。他似乎在暗示我们,当我们把充满归纳法、以归纳的形式得出规律的,一本本被学生称叫作“知识”、教师称为“教科书”的教材贩卖给学生的时候,有没有顺带将归纳法本身一同售出?最好是搭配良好的售后服务----引导学生自己初步运用,这种可以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时候也能继续深入学习新知的“归纳法”,还不会产生因学生掌握后不用上学致使自己失业的担忧!

·动物也有意识,但自我意识却只有人会有。
·在理论领域中,只要有理性就够了;但是最高的实践生活所要求的则是完整的人,也就是说要求智慧的指导。

·一个以教育未成熟的一代为己任的成熟的人,应当首先具有这种冷静的明智。他还须看到当前知识的极限,因为他不是为专门的科学而培养学生,而是为了包罗万象的生活而培养人!
心得:读到这里我的脸上不由得露出会心的笑容,因为我所正在带领的班级中黑板正上方一直挂着我精心挑选的班训:成为你自己!一想到我的教育理念居然暗合大师的导向,心里可真有点乐颠颠的。说实话,我自己何尝不是正走在成为我自己的道路之上?这种“冷静的明智”,“智慧的指导”不正是引领我们走向真正自己的明灯吗?

·儿童总是缺乏耐心的,原因之一是他们身上的意志尚很薄弱、、、他们身上所产生的意向还很少在经常的爱好和激情中找到抗衡的力量。
·在人身上培养合理的耐心是最复杂和最重要的教育任务之一。
心得:我曾经仔细的观察过成绩优秀学生和较差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的细微差别,在这之前我得出过一个结论:他们学习成绩的差异是由于学习习惯上的差别造成的,智力因素不起决定性影响。我也曾努力的从培养良好习惯入手,试图矫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但说实话,收效甚微。也许是中学阶段的学生已经错过了行成习惯的最佳发展期,也许是我的手段单一,措施不当。看到乌申斯基将培养耐心说成是“最复杂和最重要的教育任务”的时候,我突然间有点感悟,难道那些学习困难的孩子不就是由于缺乏合理的耐心才导致学习困难的吗?然而如何培养孩子们合理的耐心呢?我自己的教育耐心是合理的吗?耳旁响起了孔子的话“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开始疑惑起来。然而疑惑是个什么东西呢?请看乌的原话:

·儿童由于受骗或者失败的经验,在他们身上逐渐开始形成疑惑。
·疑惑为科学开辟道路,这是疑惑的积极作用;但单独的疑惑会很快使心灵空虚起来,并使性格丧失任何精力。所以,疑惑要和信心互为补充。
·理解疑惑与信心之间的真正关系,是哲学极其重要的任务之一。而在教育中运用这一关系,则是教师极困难和极重要的责任之一。
心得:盲目的信心是幼稚和可笑的,而对什么都疑惑估计也能让人的神经短路着火。在孩子的心中,疑惑从来都不缺乏。作为教师,我十分的反对将自己的批判精神过早的传递给孩子,因为他们的心智正处于幼稚阶段,过早的教会孩子“批判”我觉得和助长他们的叛逆没有区别。对于孩子而言,他们使用“批判”这把利剑无外乎拿来斩断自己航程途中的指南针而已,结果是船在水中转圈,触礁只是个时间问题。

·勇敢才是心灵的生命力量。
·(针对一些惯用恐吓吓唬孩子的教师):它们用恐吓来掩饰自己不善于抑制愤怒,其实不善于抑制愤怒的人就没有资格做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