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处

班主任工作

部门主页 >>德育处 >>班主任工作

班级管理岂能鼓励学生“相互举报”

来源:中国教育报|编辑日期:2011-05-20 08:26:48|点击数: |发布:45

  尽管新课改倡导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实行自治,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主意识,但是,我觉得通过鼓励学生之间相互监督、举报来进行班级管理,绝对不是管理的好办法。

  首先,它不利于营造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拿我们成年人来说,对于那种嚼舌根、背后打小报告的人,大家都非常反感,可以说是避之唯恐不及,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同样如此。当学生整天你盯我、我看你,互相猜忌、互相监督、互相戒备时,学生又怎么可能安心学习,怎么可能会建立起彼此尊重、彼此信赖的和谐、融洽的关系?如果没有了融洽、和谐的班级氛围,这样的班集体怎么可能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怎么可能具有凝聚力和号召力,又怎么可能在学生之间形成团结、互助、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呢?

  其次,它还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中小学生正处于学知识、长身体的年龄段,不仅其心智尚未发育成熟,更重要的是其人生观和世界观尚未形成,处于可塑性非常强的阶段。如果其在学生阶段养成了找人毛病、挑人是非的习惯,恐怕对其今后的成长,特别是融入社会、融入集体是非常不利的。

  同时,当学生时常处于被监督、被举报的环境中时,他将很难形成对周围环境和人们的安全感与信任感,容易变得敏感、焦虑和多疑,甚至产生怀恨和报复心理,出现心灵扭曲的现象。这无疑是和我们班级管理的初衷,和我们的教育宗旨背道而驰。

  常言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人以爱,必受之以情,施人以牙,必受之于舌,与其鼓励学生之间相互监督、举报,不如鼓励同学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帮助,把班级建设成为学生成长和向上的心灵港湾。(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