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处

班主任工作

部门主页 >>德育处 >>班主任工作

网络时代中学德育工作的思考

来源:王要军|编辑日期:2009-10-29 13:23:48|点击数: |发布:32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时代的到来,网络正在快速向社会各个领域延伸。网络也给在校中学生的成长带来深刻影响,绚丽缤纷、神奇莫测的网络既为青少年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新的载体,同时又给他们还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部分学生在网络中消极沉沦,甚至误入歧途。

  中学是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重要摇篮。德育工作在学校工作中起着核心的主导地位。因此,学校领导必须充分认识到网络时代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分析网络时代中学德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德育工作的新途径。
网络是一个虚拟世界,进入网络犹如进入一个地球村。网络化的迅速发展给德育工作的手段、方式、效果等带来了全新的变化。笔者认为学校德育工作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需提高。由于网络时代信息开放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到各种真真假假的信息,而教育者已然没有了“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信息优势。有的年长的教育工作者没有受过计算机教育,加上没有学过英语,想在网上获取信息比较困难,许多信息落后于学生,有时教师说的知识学生早就知道,而学生嘴里蹦出的新鲜名词和新鲜事儿教师都是闻所末闻。解决这种尴尬问题的办法只有一条,就是德育工作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学习新知识,接受新知识。
第二、德育工作的过程复杂化。过去学生的思想变化,往往通过语言和行动再现出来,比较容易被察觉,教师可以进行针对性思想教育,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但是,学生通过网络来表达思想时就给我们教师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因为学生是通过各自的昵称或代号上网,他们的错误的庸俗的思想在网上和同学交流,教师也无法知道。如果思想问题相当严重了,也只能在学习成绩中体现出来,所以,由于网络的不可监控性,使德育工作的过程越来越复杂化。
第三、德育工作的方式应更新。传统的学校德育模式以学校的教学为主要载体,或对英雄事迹进行演讲,或组织观看几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或举办几次主题班会等。不可否认这些教学方式对启迪学生智慧、陶冶学生性格,净化学生灵魂的积极作用,但伴随着网络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更要重视现代教育方式的应用,如校园闭路电视教学系统、广播电视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多媒体综合演示等。另外,传统德育模式中的面对面的教育方式受时间、地点、场合的限制,为了找个别学生谈心,使教育者煞费苦心。
加强公民的道德素质,尤其是加强中学生的道德素质,对国家道德水准的发展要求来看很重要。在当前形势下,国际间的交流合作越来越多,要求我们既要继承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又要学习、掌握一种新的交往规范、礼仪礼节。面对网络时代的机遇和挑战,中学德育工作者应抓住时机,充分发展信息网络技术的优势,抢占网络阵地,在网上向广大学生传递正面的声音。那么,如何在网络时代加强和改进中学德育工作,我认为主要应做到以下一些工作:
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学生道德水平。在美国,信息网络
发达,这就为建立一套完善的公民社会信誉系统提供了保证。在互联网上,每个公民的道德水平都可以被了解,如果你有偷盗、欺诈等不良行为,是会被人们查到的,这样,个人的道德水平都处于整个社会的监督之下,以后你想越轨就得三思而行的。所以,有条件的学校或地区是可以借鉴的。
提高中学教育工作者驾驭网络的能力。这是网络时代中学教育建设的重要任务。
加强阵地建设,运用网络系统,在信息网上建立具有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专门网站。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营造积极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给青年学生一些有益的东西,提高青年学生自身的免疫力和判断力,起到应有的导向作用,使之成为新型中学德育教育基地,以此来占领网络阵地。
强化管理,严防有害信息对中学生思想的侵蚀。学校对网络要保持高度的关注,做到了解、知情和监控,对校园网络的建设要进行明确的规范管理,依靠技术手段,对各类不良信息进行技术过滤。
另外,在教育上要改变德育“孤军奋战”的形式。要把德育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礼貌教育结合起来,同时改变原先课堂上的德育教育“假大空”的问题,要让德育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使德育具有体验性。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