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处

心理辅导

部门主页 >>德育处 >>心理辅导

高考心理辅导之:考前过度焦虑

来源:邵巧倍|编辑日期:2010-05-20 10:01:17|点击数: |发布:138

一、来访者背景资料:
高三,女生;
“高考只剩下一个月不到了,成绩一直属于中等,这段时间也很努力,连活动课都不参加了,每天在教室看书做题,但还是担心高考的时候发挥失常,这辈子就完蛋了。我家经济条件比较差,父母都是工人没什么文化,每天很辛苦地为我的大学学费起早贪黑工作,妈妈说,如果考不上本科,那我们家这辈子就没有希望了。最近,我脑海里经常出现高考那天全身紧张、脑子空白的场面,晚上常常睡不着,睡着了做梦也是高考失利的场景。我非常绝望、无助,每天掉眼泪,感觉活着很累,真怕这样下去,不到高考就支持不下去了。”
二、原因分析和策略调整:
1.对高考的认知:
很多人把高考成绩看成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唯一机会,这也是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共同的一个认知误区。成功有很多种,成功不是一步到位的,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高考成功!高考很重要,是学习生涯中最重要的一个机会,但之后还有更漫长的工作生涯,应该说:高考是起点!但很多人将高考当作终点,当作“最后”的拼搏。
高考确实重要,但是,当对高考重要性的关注阻碍了我们的学习生活,那么我们是否应该考虑调整认知。这种认知会产生很多后果:除了高考前的焦虑紧张,还有上大学后的迷失目标等。当一种认知,弊大于利的时候,调整是必然的。特别是在重大事件已经临近时,过高的期望、过严格的限制,都不太有利于事件的进行。
2.家庭氛围建设:
家长把孩子的学业成绩和家庭命运挂钩,所以,一旦考试不理想,那么对考生本人来说就面临着双重压力:不仅是对自我价值的否定,还是整个家庭命运无法改善的“罪人”。后者对一个孩子来说,绝对是无力承担的。我们的家长往往以为这种“激励”方式可以促进孩子奋斗、成才,事实上,这样的强制要求对于现在的孩子们来说,已经不是动力,而是阻力。
如果可以,家长应该努力在家庭中营造这样的氛围:家庭成员各司其职,各自为家庭的建设尽心尽力,而不是谁为谁负责,谁为谁活着,这样,家庭才可以真正成为每个人依靠的港湾和坚强的后盾。
3.针对焦虑症状的行为训练:
研究证明:适当的紧张焦虑感有积极意义。紧张是唤起和维持大脑兴奋性的力量,促使人思维活跃,适度焦虑有助于智能的发挥。但是过度的焦虑,对于生理、心理和所做事情,都有很大的危害。可以在焦虑的当时开展如下行为训练,以增强自我的可控感。
(1)放松训练,缓解焦虑
先练呼吸放松:轻轻地吸,延长吸入时间,再缓缓呼出,反复多次。
再练肌肉放松。闭上眼睛,找个舒服的姿势,握紧拳头,寻找紧张的感觉,然后放松,沿着手臂向上放松,再从头到胸,到腰腹、腿脚,寻找每个身体部位紧张和放松的感觉,最后寻找全身放松的感觉。
配合放松和平静的轻音乐,结合呼吸放松和肌肉放松,再加上积极的语言暗示,效果更好。
(2)体育锻炼,释放焦虑
  焦虑是一种心理电波。这种电波会干扰人体的脑电波和生理电波,从而引起不良的情绪和生理反应。那好,就让我们来释放它吧:走出教室,跑上几圈,大喊两声,出一身汗,再洗个澡,找同学倾诉交流……不要以为这是浪费时间,良好的身体状态、适度的发泄可以提高效率。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