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处

国旗下讲话

部门主页 >>德育处 >>国旗下讲话

奉献,请从尽职尽责开始

来源:王要军|编辑日期:2009-10-29 09:49:31|点击数: |发布:32

作为常识,我们都知道这样一个浅显的道理:画饼决不能充饥!但作为一种在生活中并不少见的奇怪现象,一些同学在谈论如何更好地无私奉献的时候,却疏于自己应尽的职责,这实在有违奉献的初衷。试想一下,一个人,如果连尽职尽责这一人生最基本的安身立命的道德义务都难做到,那么,我们还能奢求他在关键时刻,为社会和他人利益挺身而出作出奉献吗?尽职尽责,本身就是奉献的应有之义。

诚然,奉献是一种精神,是为了国家、社会和他人利益而自觉自愿牺牲自身利益的一种精神,社会需要这样的精神,我们应该弘扬这样的精神。但是,我们还要进一步看到,只有把这种精神落实到行动上、而且也只有通过人们的躬行实践,才能做出有益于社会和他人的奉献来。没有行动的奉献是不存在的,也是没有意义的,这一点,显而易见,也至关紧要。从全社会来看,把奉献的精神落实到奉献的具体行动上,最经常、最广泛,因而也是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千千万万的民众自觉主动地在本职岗位上恪尽职守,尽职尽责,有一份光,发一份热。因此,真诚奉献,实在需要人们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从尽职尽责做起。
强调从尽职尽责开始奉献,还由于尽职尽责对于培育人人奉献的社会环境,以及引导民众不断追求无私奉献的高尚境界,都是不可或缺的前提。首先,人人的尽职尽责,有利于形成人人奉献的局面。人人奉献,是全社会的期盼。形成人人奉献的良好局面,当然需要舆论的引导、道德的教化,甚至还需要完善一些必不可少的扬善惩恶机制等。但从数量上来说,只有先做到人人尽职,才有可能最终达到人人奉献,这一点,应无疑义。当然,从尽职奉献还有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其次,尽职尽责还是引导人们走向无私奉献的起点。无私奉献这一奉献的最高境界,不是先天铸就的,而是依赖后天的环境教育和人们的自觉修养。从个体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看,从讲责任讲奉献的质的跃迁,是一条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通途。雷锋、李素丽、徐虎等英雄模范人物,他们的工作再普通再平凡不过了,雷锋是个战士,李素丽是个售票员,徐虎是个水电工人,但是他们并没有看不起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而是立足于本职工作,发扬敬业精神,长期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在讲责任中做了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党和人民满意的业绩,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可以说,三百六十行,行行能奉献,关键在于,你能不能做到尽职尽责,愿不愿意做出奉献。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奉献精神倡行天下,蔚然成风,离不开各行各业人们的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特殊时期,更是彰显尽职尽责这一最基本奉献的无比重要性。毫无疑问,几年前在抗击非典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如果没有党和政府尽职尽责的协调指挥、没有医务工作者尽职尽责地在第一线奋战、没有广大群众尽职尽责的全力配合,那么我们将断不能取得这场战斗的胜利。所以,奉献,需要从尽职尽责开始,更需要在尽职尽责中升华。
作为一个学生,努力把书读好,就是尽了自己的职责,就是对社会作了奉献。

在尽职尽责中奉献,在奉献中尽职尽责,应该成为我们自觉的共同选择。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