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处

继续教育

部门主页 >>教务处 >>继续教育

鄞州中学高中新课程实验2007年工作总结

来源:胡钢军|编辑日期:2009-11-30 08:59:52|点击数: |发布:45

实施高中新课程已有一年半时间,我校在实验中能积极探索、精心研究、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现将我校新课程实验基本做法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新课程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新课程实验,既是学校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变革,也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重大变革。为此,学校高度关注新课程实施工作,成立新课程实验工作组织机构,建立课程改革多级管理网络。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学校课程改革实施工作;成立课程改革研究小组(教科处、教务处)——提出课改具体的实施方案,为课改搞好教学研究、教师培训及校本课程开发;成立课程改革执行小组(教务处、德育处为主),教务处——根据课改要求,落实课程计划安排,搞好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学管理;德育处——配合新课程方案的实施对学生思想品德予以跟踪管理,对学生的心理成长予以指导,负责新课程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新课程条件下班级管理模式的研究;成立课程改革保障小组,总务处——负责新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建设。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能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课改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调整工作思路,为课程改革的顺利、有效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重视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能力
教师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最直接的参与者,课程改革要通过教师的实践才能成为现实。教师是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为此,我校在新课程实施前后开展了全面培训。
1、注重教师学习与交流
采用请进来走出去方法。曾多次邀请课程组专家前来我校讲座,
2005年5月邀请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小组组长吴钢平教授来校讲学,2006年邀请崔云郭教授来校讲学,2007年请北京市广渠门中学高金英老师来校讲学。通过培训、讲座,提高了教师的理论素养、转变了教师教育观念。积极创造条件让教师外出学习课改经验,分别于2006年6月、2007年11月组织全校教研组长及教务处、德育处、教科处有关老师到江苏考察,学习江苏新课程改革实践经验,并与苏州十中、南京金陵中学老师进行紧密接触,深入了解各学科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处理手段、方法、遇到的困难、解决对策等。通过考察、学习,提高了对新课程改革实验的认识,开阔了思路,促进了学校新课程实验工作的实施。
2、重视培训
根据省教育厅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精神要求,学校先后组织高一、高二教师参加省级、市级和区级培训,包括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培训率达100%。通过培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3、加强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
采用集体学习讨论和个人研修相结合形式,利用教师论坛、教科研、教研组活动、备课组活动等方式,结合新课程实验中出现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本学年学校确定的校本教研主题是“新课程下的课堂有效教学”。
三、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做好新课程动员宣传工作,学校先后召开了“全体教师新课程动员会”,“高一教师新课程培训会”,“高一学生实施新课程动员会”,“家长新课程动员会”等,宣传、统一新课程实验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实施办法,广泛宣传新课改的意义、价值,营造氛围,形成领导重视、教师理解、学生支持的良好环境。
四、制定了学校新课程第一阶段实施方案,指导全校各学科的课改工作;编写高中学生成长记录册,指导学生高中新课程学习
自从浙江省确定2006年9月起进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校高度重视,组织全体教师共同学习教育部新课程实验方案和浙江省新课程有关文件,并汇编成册,人手一份。同时由学校课程改革领导小组、课程改革研究小组制订鄞州中学新课程第一阶段实施方案,指导全校各学科的课改工作。在方案中明确了新课程实验的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和阶段目标;制定了各学科课程结构和课程开设方案,规定了课程编排的原则和程序。制订各学科包括校本课程、研究性课程、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课程等实施细则,此方案内容翔实,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同时精心设计《高中学生成长记录册》,全面、客观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指导学生进行高中新课程学习。
五、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课程教学是课程实验的核心环节,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是新课程实验的重要内容。1、加强制度建设,扎实推进课程改革
建立一些基础性、常规性的实验工作制度,如听课评课制度,集体备课制度,
师徒结对制度,教研组二周一次活动制度、备课组二周一次活动制度。通过学习、研讨、形成教学共识,改变教学方法。
学校要求各备课组认真研读各学科《课程标准》、《学科实施意见》、《学科教
学指导意见》,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和难度,把教学实践当作教学改革和研究的过程。鼓励教师从活生生的教学实践中,选择问题,开展研究,积极进行教学反思和交流,创设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探究、乐于合作的教育环境,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2、创设各种平台,进行教学研究
1)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本学期学校承办了四项大型市新课程教研活
动,宁波市高中化学新课程会议暨特级教师带徒活动,宁波市生物新课程会议,宁波市通用技术新课程会议,宁波市体育新课程会议,通过这些活动,提高了教师对新课程的认识,解决在新课教学实施中的一些具体困难,提供了新课程教学样本,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