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处

继续教育

部门主页 >>教务处 >>继续教育

强师会议

来源:胡钢军|编辑日期:2009-11-30 08:54:21|点击数: |发布:45

26日上午,我区召开强师工程工作会议,李永明来局长作了重要讲话,来自全区各中小学校的120名校长参加了会议。会议提出,要按照区委区政府对教育工作的总体部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实施强师工程,推进全区教育事业科学和谐发展。

  李永明局长指出,要认真贯党的十七大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强调,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是教育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主体,同时也是推动学校发展的主体,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强师工程,是我们的必然选择,是鄞州教育进一步推进科学和谐发展的关键所在。

  李永明局长分析了实施强师工程的背景,认为实施强师工程是推进鄞州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需要,是优化我区教师队伍建设现状的需要。他中肯的指出了我区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认为我区中小学教师的供求关系正在由总量不足,转化为结构性失衡。教师面临着由满足数量需求向质量提高的重大变革。

  李永明局长提出了今后几年我区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思路。他指出,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加强师德修养为核心,以提高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以发挥人才最佳绩效为目的,按照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统筹规划,创新机制,促进均衡,提高质量,全面推进“强师工程”,建立和完善教育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的良好机制,全面提高我区中小学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促进鄞州教育的优质、均衡、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要通过几年努力,使我区各类学校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100%以上,拥有高一级学历的小学、初中教师比例分别达到90%85%以上,普高教师研究生学历(含硕士学位)所占比例达到7%左右;山区、偏远地区中小学具有中级以上教师职务比例有较大提高,城乡教师队伍欠均衡状况明显改善;职高专业课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达到50%左右,70%以上专业课教师达到“双师型”教师要求;骨干教师队伍进一步壮大并充分发挥作用,教育人才优势逐步转化为教育质量优势;开放、多元、有序、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师队伍管理机制初步建立。全区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数量、结构和整体素质基本适应教育事业发展需要。

  他认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明确思路,一要优先发展,要坚持教师发展优先,从时代、全局和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教师队伍建设对于教育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重大意义,切实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优先考虑,优先安排,优先检查落实;二要专业导向,要坚持教师专业化的导向,不断提升广大教师的学科教育水平和教师教育水平;三要重点突破,坚持把工作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在创新教师培训,扩大优秀教师群体,均衡师资配备等方面。更新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思路,强化发展措施,着力推出一批队伍建设重点工作措施,加快教师建设步伐,不断培育和创造鄞州教师队伍建设优势和特色。

  他要求,要抓好推进强师工程的各项重点工作。

  一要抓师德修养。要学习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的精神,在“静心”和“潜心”上下功夫。进一步增强教师的岗位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全体教师树立起“校兴我荣,教育有发展个人有前途”的集体主义荣誉感,要广泛开展师德承诺,进行“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系列学习大讨论活动,认真组织好师德师风考评,建好师德档案,充分发挥师德考评的激励和正面引导作用,严格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要开展师德师风交流活动,大规模表彰“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的校长教师,树立本单位师德典型,用教师身边看得见、信得过的先进典型,使教师学有榜样,行有方向,赶有目标。要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修订有关制度,完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长效机制,严格考核管理,要把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把实现轻负担、高质量的目标作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切实抓出成效。对违反教师职业道德、教风不正、热衷于从事有偿家教、以教谋私的人员,要严肃批评,屡教不改的,要坚决调离教学工作岗位,情节严重的要予以解聘。

  二要抓青年骨干、名师队伍建设。

  要打造促进名师成长的发展平台,加快优秀教师培养步伐,重点培养一批具有坚定信念,发展潜力大、后劲足,师德高尚,创新能力强,有一定知名度的名优教师,并使其中一部分人能成为省特级教师。全区实行“区、市教坛新秀—区学科骨干—市学科骨干、区名教师—市名教师—特级教师—正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梯度推进的培养模式,前一梯度教师作为后一梯度培养人选,循序渐进,滚动发展。建立教育局、镇乡学校分层培养、分级管理的机制,共同创设促进名师脱颖而出的环境。教坛新秀自2007-2008年第十届评比后,每3年评比一次。区学科骨干、区名教师每3年评聘一次。成立省特级教师、市名师成立挂牌的、开放式的“工作室”,设立名师论坛,,经常性开展各类专题的教学研讨会和教学业务评比活动,为名师产生创造条件。要搭建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平台。要尽快建立起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使他们从普通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区教育局将建立青年教师发展辅导中心,定对象、定导师、定考核、定经费,对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制订更加具体的成长计划,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更加个性化的培养,使其成为鄞州青年教师的一个发展平台。要完善考核机制。强化对中小学骨干教师的教育教学业绩和师德考核,重点对中小学骨干教师的履行职责情况、教育教学实绩、教育科研成果、培养青年教师等方面进行考核,以引导广大中小学骨干教师增强危机感和责任感,不断加强学习,提升专业素养,提高知名度。要明确中小学骨干教师应承担的义务,凡不能履行骨干教师应承担的义务、不服从组织安排,在年度综合考核中不得评为优秀等次,按有关规定取消其骨干教师称号。

  三要抓教师交流。要建立完善合理的教师交流调配机制,使教师这一资源“活”起来,变“学校的”教师,成为“镇乡的”教师,甚至成为“系统的”教师,让教育资源配置更均衡,学校发展更均衡。要开展城乡学校一对一教师交流。以义务段学校为重点,全区省重点学校、城镇示范性学校结对一所农村及偏远地区学校进行教师一对一交流,每个学校每年选派2-3名学教学骨干支教,交流时间一般为一年。开展镇()、街道内教师定期支教。各镇()、街道根据本地实际,组织5%左右的中心中小学教师到点校以下学校支教,服务期为一年以上。全区每个学校中196371以后出生的教师,五年内必须有一次交流经历,每年交流人数保持在400人左右。要建立校长定期交流和优秀校长支教制度,选派城镇示范性学校优秀校长或后备干部到边远学校任校长或选派边远学校的校长到城镇示范性学校挂职。要建立教师工作服务期制度。2005年后分配到中心城区学校任教的新教师,满3年后,必须到农村学校支教3年,经考核合格后,可回原校工作,不合格的延长支教年限,或另行安排工作。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