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处

教学改革

部门主页 >>教务处 >>教学改革

教师对课程改革的影响

来源:王嘉毅|编辑日期:2010-01-10 10:02:12|点击数: |发布:45

教师对课程改革的成败具有重要影响,是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些学者认为,教师能否根据当前课程改革的目标而在教学上作出适当的调解和配合,决定着课程改革的成败。但是,教师的调节和配合,或者说教师的改变却是一项艰难的系统工程。特别是教师的观念的改变,不仅难以改变,而且所需时间较长。而如果教师的观念没有改变,那么这种变革就不是真正的变革,只是一种表层变革。而教师是否支持课程改革,认同新课程并调整自己的行为、改变自己的观念,除了课程改革和课程设计本身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外,在很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基本素质和学校的教师文化。那么教师的基本素质是怎样影响课程改革的呢?
1.教师素质影响着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认识。教师工作在教学一线,教师对学生发展及其需要,现行课程的优点与问题比较了解。高素质的教师,不仅有明确的课程意识,关注课程改革,而且对于课程改革的方向、课程改革的重点也有一定的认识。在很多情况下,高素质的教师会自觉地、主动地进行课程改革。相反,素质较差的教师则缺乏课程意识,漠视甚至曲解课程改革。
2.教师素质影响着教师对新课程的了解程度。教师是否认同新课程、参与课程改革的前提是对新课程的认识和了解。但是,实践中人们会发现,教师的素质不同,对新课程的了解和掌握不同。高素质的教师容易了解新课程,掌握新课程的理念、方法和内容。而素质较差的教师往往难以了解新课程的核心,难以把握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只有正确、准确地了解了新课程,才能进一步评判其科学性、合理性,才能决定是认同还是漠视甚至抗拒。笔者发现,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一些教师由于没有全面了解新课程或者没有正确了解新课程,从而对新课程发难或抗拒。比如一些教师认为新课程就是新教材,课程改革就是教材的变化;有人认为参与式教学就是学生几个人组成小组开展一些活动,所以在实际中形成了形式主义。还有些教师虽然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但仍然是误解为研究性学习就是让学生自己去找书本知识等等。
3.教师素质影响着教师对课程改革以及新课程的认同。尽管影响教师对新课程认同的因素很多,但这些大多数都和教师的素质有关。一般来说,如果课程改革的理念是先进的,新课程的设计是科学的,高素质的教师往往不太担心个人能否适应新课程这一问题,而是更加关注怎样才能更好、更快地适应新课程。也就是说更容易认同新课程,积极适应新课程。相反,素质较低的教师往往更加关注新课程是否会使自已的利益受损,能否适应新课程,经常担忧、顾虑。由于素质较低的教师在课程改革、课程与教学领导甚至学校事务中的参与机会现对教师,参与程度较低,因此也造成了他们对新课程的认同与高素质教师的不同。
4.教师素质影响着教师对课程改革的参与程度。教师是否参与课程改革,以及参与的程度如何,对课程改革的推进以及课程改革成败具有重要意义。高素质的教师会积极参与课程改革,积极学习新课程,掌握新课程。相反,素质较差的教师害怕课程改革,逃避课程改革,甚至抗拒课程改革。
5.教师素质影响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在新课程的实施中,高素质的教师在掌握了新课程的实质或基本精神后,可以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在新课程实施中遇到问题是,不仅自己会积极努力克服,也会主动寻求外界的支援。而哪些素质较低的教师,往往存在自卑心理,难以充满自信地实施新课程。甚至对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还没有完全掌握或领会,忠实执行有时都比较困难。常常出现歪曲、简化,用旧课程来实施新课程的现象。
6.教师素质影响着教师对新课程的感受与评价。不同的教师会根据自身的感受对新课程作出评价。高素质的教师可那是积极的评价,也可能是消极的评价。但其前提是在对新课程全面、准确的了解、认识和把握基础上的,即使是消极的评价,但也有积极意义,会帮助课程改革者或课程设计者、校长等调整改革,进一步科学化、合理化。素质低下的教师也会作出许多评价,但这些评价可能是建立在对新课程的片面了解或者错误认识之上的,需要认真分析。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