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处

教学改革

部门主页 >>教务处 >>教学改革

“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定位和应该注意的一些错误倾向

来源:胡钢军|编辑日期:2009-11-07 10:52:25|点击数: |发布:31

“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定位和应该注意的一些错误倾向
    史维东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课程领域,被公认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我们今天所倡导的“研究性学习”课程不仅仅是转变学习方式,而是通过转变学习方式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的全面发展。它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
“研究性学习”洋溢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
一、“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定位
第一,“研究性学习”可以保持学生独立的探索兴趣,也可以使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研究性学习”就是为了保持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兴趣不会因为繁重的学习任务而丧失。一般情况下,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所获得的成果,绝大多数不大可能达到科学发现水平,因为“研究性学习”强调通过让学生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情倾向,激发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
第二,“研究性学习”可以使学生养成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增进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合作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研究任务的完成离不开课题组内的合作以及与课题组外人士(指导老师、社会力量、研究对象)的沟通合作,学生可以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和成果。同时,研究性学习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地位、教师为辅导地位,因此可以增进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如我校高二文科班的几个同学,成立了“中东和平问题研究”课题组,课题组研究时就做到了有分有合,先分后合,形成合力,协作攻关。于是一位同学侧重研究近现代的犹太民族,从地理到民族、宗教、政治、文化等角度去认识、分析以色列的过去;一位同学主要研究历史上四次中东战争的原因和结果;一位同学主要收集现今“巴以冲突”的时事新闻,并进行剖析。还有两位同学在上述三位同学分析的基础上,多角度、多侧面地对中东和平的前途进行展望。课题组进行了一个学期的研究,完成了一份高质量的研究报告。
第三,“研究性学习”可以使学生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对于绝大多数中学生而言,重点不在于获得多少重大创新成果,更重要的在于形成尊重事实,注重独立思考和研究的科学态度。正如一个课题组成员在谈《居住小区绿化生态效应的初步调查》课题的体会时所说,通过实验,我们体会到了什么是科学精神,正是这种追求真理的信念,让我们面对挫折不言败,反而激流勇进,坚定不移地去探求末知领域,找出自己末知的答案。
第四,“研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结合社会实践开展的“研究性学习”,为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学习中学生不但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且要通过社会实践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及人的意识的意义和价值,要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思考人类与世界的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研究性学习”实施中的错误倾向
各个学校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过程中,它们的许多做法与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原则和目标相违背,应该引起注意。
第一、“研究性学习”应该防止成人专家化倾向
如果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课题专家化,那么学习的许多自我领域,如“理想与自我”、“珍爱生命”等更具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主题将被尘封或丢弃,另外课题的专家化与学生的思维及知识的水准不相适应,而且学生的许多个性化探索方式也被封杀。所以,研究性学习必须抛弃“研究性学习=科学研究”的狭隘模式,回归尊重学生本性的理念追求。
第二,“研究性学习”应防止功能上的过分简单化倾向
“研究性学习”不仅是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更重要的是在学习中寻找问题并解决问题,引起学习方式的变革。事实上许多学校在“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中往往重视了知识的获得,而忽视了学习方式的变革,从而出现了灌输式地“教”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现象,使得“研究性学习”的应有功能大大简单化了。
另外,“研究性学习”并不意味着放弁教师的指导。如果教师疏于指导,学生的活动可能就会陷入经验主义的误区。为了充分发挥“研究性学习”的功能,避免学生的探究活动游离课题或放任自流,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引导学生的探究过程。
第三,“研究性学习”应该防止学科化的倾向
“研究性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课程形态,许多学校往往把“研究性学习”等同于学科和教材,所以特别容易出现“研究性学习”学科化的倾向。例如,全国各地要求编写“研究性学习”教材的呼声很高,这就说明了人们的思想仍末冲破传统学科课程的束缚。不仅如此,由于教学习惯,常常出现以学科教学形式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现象,更有意思的是甚至出现了“语文研究性学习”教材、“数学研究性学习”教材等情况,所以“研究性学习”有背离其初衷的危险。
学科化倾向最终可能导致的是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以及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研究性体验,大大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这在根本上是背离“研究性学习”的价值追求的。
另外,“研究性学习”必须防止不顾学校经费实际情况的浮夸做法,而应该本着量力而行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加以实施。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