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岑斌|编辑日期:2009-11-07 13:45:43|点击数: |发布:27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既有扎实的现实依据,又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如果说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的发展理论是科学发展观最基本的理论依据,那么从直接来源上看,科学发展观是时代的呼唤是民众的呼声,更是我们党几代领导集体共同探索的结果。
一、市场经济给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提供了可能性
作为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国家之一,最初我们实行的是苏联模式的计划经济,然而这种模式随着他的弊端显露出来之后,也证明了此种模式下人们都要按计划生产,按计划劳动,事实上限制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的生产积极性被空前调动,每个人都获得了自由全面发展的机会。于是人们逐渐产生了独立意识、自主意识、民主意识,这三种意识也就是十七大报告当中的新词汇,“公民意识”。也就是说市场经济使人们产生了自由全面发展的要求,也给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二、科学发展观是三代领导集体共同探索的结果
1、第一代领导集体的艰辛探索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新中国引入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建国初期,毛泽东就发表了著名的《论十大关系》,总结前苏 联和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在发展力量的源泉上,提出必须全心全意依靠人民群众;在发展方针上,提出社会主义建设坚持自力更生。
党的八大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强调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这些重大判断和指导思想是正确的,对实践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发展走了弯路。
2、第二代领导集体的不懈努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科学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深刻总结过去20多年的经验教训,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做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3、第三代领导集体的科学总结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国内外政治风波、经济风险等严峻考验面前,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率领我们党继续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等,使我国经济在世界经济增长缓慢的大背景下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显示出勃勃生机。
党的十六大以后,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化,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针对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已成为全局性突出问题的新情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不断扩展理论视野,不断做出理论概括,形成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的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凝结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三、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发展理念,而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需要中国共产党为此做出不懈的努力。
1、要树立科学的执政观 .
中国共产党从建国时就一身兼二任,既是领导党又是执政党。领导党是指一个政党把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宣传教育,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让民众接受,从而自觉自愿地愿意跟着共产党走。执政党是指一个政党通过法定程序把党的意志上升为国家的意志之后,政党的方针政策就具有法律效力。所以我们党要以执政党的身份发挥领导党的作用。那我们党就会和民众的感情越来越深,群众也会永远拥护共产党。不然的话如果以领导党的身份发挥执政党的作用就会强迫民意,群众没有说话的机会,也谈不上科学发展观。
2、 树立稳定观
一个社会的发展不仅要求社会的稳定,同时也要求路线方针政策的相对稳定。科学发展观不仅要学而且要勇于实践,要永远地学习和实践下去,我们将来就会享受到科学发展观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科学发展观作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最新成果,凝结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有内在联系又有机统一的科学理论。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