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岑斌|编辑日期:2009-11-07 13:39:52|点击数: |发布:27
当前,全党上下都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我以为要让活动取得成效,要讲究“动静”关系。
一个人就是在动静中走完一生的,生命是有动有静的,这才符合生命自然规律,既然生命是由动静组成的,那么人一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就要讲究动静关系,学习需“静”、实践需“动”,“动静”结合。
现在有人认为忙没有时间学习读书,我以为这是因为不讲究学习实践的“动静”关系,“动”多了,“动”多易躁,“动”多易乱,试想,一个干部白天忙了一天,“动”了一天,到晚上还要为招商引资伤脑筋,甚至陪投资者出去消遣,如果不给自己一点“静”的时间,我们就无法认识自我,难免会忙中出乱,为了避免忙中出乱,我们需要“静”,静中读一本有益的书悠然自得。
现在也有人就呆在办公室足不出户,我以为同样不讲究学习实践的“动静”关系,“静”多了,“静”多易滞,“静”多易僵,僵则缺乏活力,试想,一个干部整天呆在办公室,日子会平淡无聊,也容易自我满足,从而感受不到现实世界种种喜怒哀乐,久而久之心中容不下他人,再说,静多生杂念,为了避免静多生杂念,我们需要“动”,让自己动起来,到群众中走走,浑身就有无比的冲劲。
那么我们该有怎样的动静呢?我以为“动”起来该如骏马奔腾,但该防止“骏马脱缰”,有所约束,“静”如秋水,流深但该防止“一潭死水”,真正做到静动互补,让“静”隔断喧嚣与纷扰,让“动”产生活力与生机,“动”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办急事、实事、好事,完成党中央要求的“三保”任务;静下来审视和总结自己“动”时之成就与过失,好让我们的心灵永远干净而且有朝气,静中求动,宁静而致远。
动是境界,静亦是境界,动是生命能量的激发,动是实践上的突破,静是学习上的顿悟,“静”是为“动”服务,“静”是为了更好的“动”,就比夜里须休息,白天方有精力,更重要的是“静”犹如过滤器,它可以扫除行动和思想中的杂念。
因此,我以为如果学习实践过程中能准确把握动静关系,则是人民之福、国家之福,干部在学习实践中动静交替,方可演好人生之戏,方可走好从政之路。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