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为新学校的建设献计献策,已开通校园论坛(用校园网站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
链接:.yzms.cn/Schinfo/BBSIntergrate0.aspx

点击看大图
一、工程概况
宁波市鄞州中学迁建工程由鄞州中学及蓝青学校两个子项构成,占地约330亩,其中鄞州中学250亩,蓝青学校80亩。地块较为方正,东西长约505米,南北宽约476米。东临宁横公路,南临纬三路,西靠下应大道,北侧为河道。本项目主要建筑为五层及以下教学用房、图书馆、科技实验楼、行政办公楼及生活用房。整个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13875㎡.
二、设计目标
1.功能第一:
学校以建设高质量、高品位、有特色、现代化的示范性高级中学为努力目标,将项目定位于现代化教学条件下具有强大的内部功能适度超前的国内一流的高级中学。
2.学生第一:
在总体布局、环境设计、功能满足、室内外环境的布置中,充分适应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征,充分考虑学生在校学习、运动和生活的便利。
3.渗透理念:
通过宏观层次的空间布局和总体规划,通过微观层次的建筑造型和景观设计,把新鄞州中学“崇尚科学,弘扬人文,发展人性,追求和谐”的办学理念和精神融入到设计之中,加以物化和表达。
4.环境育人:
让建筑和环境成为学生的成长元素,寓教育于建筑之中;能融合自然之景,艺术地运用各种设计手法,创设科学、人文、个性之景,创造一个为广大师生所喜爱又富有教育内涵的优美和谐的育人环境。
三、理念与对策
1、构思理念
①鉴于中学教学模式、自然气候特点及用地紧凑等因素,设计摒弃过分分散和绝对集中的形态模式,采用相对集中、有机分散的手法,构筑新颖校园空间。
②顺应南北向“轴网形式”,构建校园主次轴线,展示理性、现代的特点。
③改造和充分利用内河道,营建富有特色的“绿在水中、水在绿中”的生态型校园格局。
④利用空间主轴与院落相融的空间模式,力求构筑尺度宜教、宜人的教学文化环境。
⑤设置鄞州中学标志塔,形成建筑群制高点,以及采用现代而略带新古典的近地中海建筑形态风格,以求“大气、精致、典雅和简约”的形象特色。
⑥设计充分虑及日夜周边马路、运动场对教学区及生活区的不利影响,采用建筑、绿林隔离及生活区内置的措施,构筑宁静的教学生活环境。
2、功能分区
遵循高级中学的功能结构模式,利用和改造现有河道水系,形成近“品”字型的功能分区格局。
○鄞州中学教学核心区,沿校园主轴濒内水河道布置图书馆、科技楼、教研楼等。
○国际部——邻接教科中心置于基地东南。
○学生宿舍、食堂布置于校园中偏北,使之具有安静的环境,便于各区联系。
○体育中心、运动场——设于基地东北侧,既与教学区相隔,又便于学生健体活动,同时便于对外开放。
○蓝青中学——位于校园主轴上的蓝青中学被置于基地北侧。教学区共享中心滨水景观广场,生活文体服务区殿于侧后。
3、动静交通
中学校园交通以步行系统为主体,平时少量车行结合校园主次入口,就近停放和入地库,非常时期则有环形机动车道,便于教学、生活等区的联系。静态交通布置充分虑及对教学、生活的影响。
4、空间景观
校园空间景观可分为三个层级:
第一层级由校中心广场和滨水广场相串联的空间主轴和东西向的内滨水河道空间相对应的空间景观构成。
第二层级由各教学、生活楼群围合的院型空间为主体,形成极其丰富的中观空间景观形态,表现为相对静态。
第三层级由廊道、过厅、半室外内空间形态组构,表现为相对宜人的空间尺度。
5、建筑形态
设计鉴于地理气候、建筑功能,以及“精致、大气、典雅、简约”的目标取向,设计立足四点:
⑴建筑平面理性方整,相对集中布置,联系方便,以避风雨、节约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