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生物组|编辑日期:2025-03-18 16:36:44|点击数: |发布:金浩良
3月12日,生物组以“真实情境问题解决”为主题的教研活动顺利开展。活动主要围绕高哲茹老师的一节公开课与赵沛荣老师的一场微讲座展开,深入探讨了如何高效开展以真实情境问题解决为导向的生物教学,旨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教研组长金浩良老师主持活动。
一、公开课观摩
高哲茹老师的《DNA的结构》一课,以科学史为基础创设情境,带领学生开启了DNA结构的探索之旅,激发了同学们持续探索生命科学奥秘的热情。高老师以“ DNA 作为遗传物质需具备什么特点”为初始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DNA应具有怎样的结构才能使之与遗传物质的特点相匹配”。接着,高老师带领学生围绕“脱氧核苷酸如何连接形成一条长链”、“DNA结构是无序的还是有规则的”、“DNA两条链是怎样连接的”这三个关键问题,通过假设猜想、演绎推理、质疑论证等方式,逐步揭开了DNA结构的神秘面纱。最后,高老师还让学生以科学家探究的视角,对DNA结构探索之旅中的点滴发现进行归纳总结,写出小论文的主要框架,并鼓励学生课后将已制作的 DNA 模型进一步修正完善,尝试通过设计实验来验证所构建模型的正确性。
(高哲茹老师在上课)
二、评课与微讲座
赵老师首先对高老师的公开课进行了点评。赵老师指出,本节课的逻辑清晰,以科学史创设真实情境,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维发展,且教学环节设计合理紧密,探究问题从易到难,问题设计巧妙且有梯度,极大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和探究问题能力,教学效果好,为真实情境下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提供了良好示范。
(赵沛荣老师在讲座)
接着,赵沛荣老师作了题为《以真实情境问题解决为导向的生物教学实践》专题讲座。赵老师指出,真实情境是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以真实情境为载体,融合生产、生活和科技热点中的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学习,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参与度,也有助于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生物学人才。接着,赵老师从健康与生活、生产实际、实验探究与实践活动、科技成果或科学史、引发认知冲突创设的情境、利用信息技术或创设模拟真实情境等六个方面展开,详细介绍了学习情境的创设类型,并结合丰富的教学案例和实践经验,向大家展示了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有效落实真实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在听取讲座后,老师们也现学现用,围绕高老师的公开课积极发言,从环节设置、学生活动、量化评价、语言艺术等方面提出多项优化建议。大家在积极探讨中,进一步深化了对于真实情境下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理解,也将有助于在教学实践中提升课堂教学品质。
(杨帅 供稿)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