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信息

本校新闻

校园信息 >>新闻信息 >>本校新闻

对话天宫 仰望星空 ——记天宫课堂开课

来源:高一、高二年段|编辑日期:2021-12-10 13:21:24|点击数: |发布:陈科伟

撰稿:周梦洁     摄影:钱彬

空间站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也是重要的太空科普教育基地,蕴含着得天独厚的丰富教育资源。早在2013年,航天员王亚平在聂海胜、张晓光协助下进行首次太空授课,全国 6000 余万中小学生观看授课直播,产生巨大社会反响,在一代人心中播下追逐航天梦想的种子。时隔八年2021129日 ,“天宫课堂”再次开课,鄞州中学学子化身“迷弟迷妹”,跟随着宇航员老师,一步步探索神奇而奥秘的太空。



下午340分,大家准时坐在教室中,一齐观看由王亚平老师带来的太空授课。三位宇航们为我们带来了有趣精彩的科普小实验。特别是太空“工具人”叶光富老师的转身给同学们带来了深刻的印象,他为我们演示了四种不同的转身方法,分别用了地面游泳的动作、吹气助力、还用了右手画圈的办法,但都不是非常流畅,甚至将自己扭成了“麻花”。同学们在笑声中了解到了太空的微重力环境导致这种在地球上看似简单的动作却难以完成。


在太空中,王亚平老师做了4个有关水的实验。首先是浮力消失实验。在地球上,乒乓球会浮于水上,而在太空的失重条件下,乒乓球停留在了水中。
     
在做水膜张力实验时,王亚平老师将和女儿在地球一起折的纸花放在了水膜上,只见花儿慢慢舒展开,王老师也借此表达了对同学们的美好祝愿:你们都是祖国的花朵,含苞待放,未来是你们的希望,你们的梦想都能在这广袤的宇宙中绽放。

往刚才的水膜中注水,水膜渐渐变成了一个水球,再往水球中注入一个大气泡,会发生什么神奇的现象呢?透过水球和气泡,我们看到了一个正立的王亚平和倒立的王亚平,同学们纷纷发出了惊讶的赞叹声。

最后一个实验极具美感,也是本次太空授课最瞩目的实验。王老师将蓝色颜料注入水球,并将泡腾片放入其中。只见许多泡泡从水球中翻涌而起,但并没有发生破裂。黄色的泡腾片在蓝色水球中慢慢分解,一如我们的地球。




本次天宫授课,既让我们了解到了宇航员们在太空中的生活,也激起了同学们对物理的求知欲。期待下一次的天宫课堂,也祝愿“出差三人组”早日归来。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鄞中学子观看本次太空课堂后,深有感触。
【学生观后感】
      在屏幕上,视频缓缓将一个宇宙工程,到一个载人飞船,再到一个航天人的生活的点点滴滴一点点剥离出来,摊开在大家面前。宇航员在镜头面前向屏幕微笑挥手,向我们展现一个个在陆地上,在地球母亲的怀抱中无法完成的种种实验,我的内心一次又一次震撼。---【114班】
      满天银河中,缓慢飘曳的天和核心舱显得渺小孤单,但这正如荒芜月面上的广寒仙娥,虽然与人类浩荡的探索历程相比微不足道,但它携带的,是一代代中国人对星空的痴痴瞭望,是一辈辈航天工作者为祖国的鞠躬尽瘁。---【116班】
      每个人都曾仰望星空,都曾幻想遨游太空,这星空之梦自小便植根于我们心中。于今时今日的我们,心中那片星空可依然灿烂?此时之星空,已是各人之理想。于这风华正茂的大好年华,我们理当秉持心中那一片绚烂银河,且为之不懈努力。---【104班】                                                                   
      我们并不知道这个世界的尽头在何方,但我们知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强,国家才能真正富强。为此,从小树立起科技创新意识,培养自主创新能力,要从每个孩子的童年抓起。只有实干才能兴邦,只有科创才能兴国。---【108班】
      遥想当年,东方红一号在太空中首次让中国歌曲响彻苍穹,而今星河流转,我们有了先进的技术,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有力的支撑,不仅要上天,更要带动青少年一同探索天空,立于云端写诗。 ---【101班】
      相距400公里,地球上的人们跨越亿万银河,领略了太空生活的魅力。遥远的距离让声音变得沙哑模糊,却挡不住三位宇航员分享太空生活的热情。别具特色的睡眠舱,让人忍俊不禁的太空漫步,都让生活在重力下的人们惊叹向往,同时为我强大的祖国而自豪。 ---【206班】
      学习此次课堂,让我们对祖国的航天事业和科学发展产生深深的自豪与骄傲;观看此次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鼓励学生们探索真理、忠于科学、锲而不舍,更好地成为国之栋梁,为中国未来的科学事业无限奋斗、不懈努力,更快更好地建设中国,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02班】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