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教科处|编辑日期:2021-05-13 11:24:54|点击数: |发布:洪伟源
讲座主要分为以下四部分:一、我国《民法典》的立法背景;二、我国《民法典》的结构与创新;三、我国《民法典》的实施与未来;四、《民法典》对学校管理的影响与应对。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在我国立法史、法制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民法典》已于2021年1月1日施行。
郑教授先向老师们介绍了《民法典》在国外的编纂情况。目前,有113个国家制定过《民法典》,这些国家主要是指具有成文法立法传统的大陆法系国家。其中欧洲32国,南北美洲24国,非洲34国,亚洲23国。《民法典》编纂大致经过两个阶段:(1)19世纪的欧洲民法典编纂运动,代表性的有《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瑞士民法典》等。(2)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民法典编纂运动。如1942年的第二部《意大利民法典》,1992年的新《荷兰民法典》,1994年的《俄罗斯民法典》,1996年的《越南民法典》等。
1804年《法国民法典》是一部典型的近代民法典,是第一部资本主义国家和以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为基础的民法典,2281条。在结构上分为“人法”与“物法”,细分三编:第一编为人;第二编为财产及对于所有权的各种限制;第三编为取得财产的各种方法。民法典编纂的两大立法模式:民商合一编纂模式、民商分立编纂模式。
介绍完了国外的《民法典》编纂情况后,郑教授讲解了我国《民法典》编纂的相关情况。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历五次编纂历程。民法典的颁布具有极大的社会意义:一、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二、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大意义;三、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具有重大意义;四、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五、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我国《民法典》在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上、民事法律体系化上、市场经济基础法上、中国特色、实践特色上、在时代特征上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郑教授还向我们介绍了《民法典》的框架结构和立法亮点与创新点,特别讲解了学校的法律地位和应重视对学生人格权与隐私权的保护,且要加强对具有一定风险的文体活动的管理。本次讲座在大家的掌声中完美落幕。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