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信息

本校新闻

校园信息 >>新闻信息 >>本校新闻

增进学科理解 发展学生思维 聚焦“教、学、评”一体化

来源:化学组|编辑日期:2021-04-15 08:30:22|点击数: |发布:洪伟源


      ——记甬舟教育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战略合作框架下的高一化学 “疑难问题解决”专题研训
       春风送暖,万物复苏。为帮助甬舟高一化学教师更好地把握新教材化学学科课程体系,高质量完成高中化学必修课程教学,全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甬舟高一化学“疑难问题解决”专题研训于2021年4月13日在我校举行。来自甬舟各县(市)区200余名高一化学教师莅临现场,其余教师则通过观看直播的方式参与了本次研训。本次活动由宁波市高中化学教研员倪国君老师主持。


 

2021年甬舟高一化学“疑难问题解决”专题研训会场

 

倪国君老师主持活动

        此次活动主要包括三个环节:课堂教学展示与评课、化学体验馆参观及疑难问题研讨专题讲座。

       上午,我校化学组李晶老师和镇海中学的杜林存老师展示了两堂“有味道”的化学课。李晶老师围绕“甜酒酿”展开了“基本营养物质:糖类”的教学。由“甜味”来源引出糖的分类与转化,进而通过“探究淀粉水解程度”的学生实验模拟甜酒酿的风味调控,最后以“推测甜酒酿的营养价值”和“展望生物质燃料乙醇的发展前景”两个评价任务升华主题,构建了营养物质学习的认识-实践模型。整节课环环相扣,设计独特,培养了学生“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杜林存老师则执教了“乙酸”一课,以一句“今天你吃醋了吗?”将学生引入课堂,通过观看酿醋工艺视频归纳乙酸物理性质,借助乙酸球棍模型的搭建活动归纳其结构特点,并与乙醇对比,分析探讨乙酸酸性,让学生体会了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之后的酯化反应演示实验和分析让课堂弥漫浓浓“化学味”。最后联系生活,通过分析烹饪红烧鱼时“加醋加酒”以减少腥味的原理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整节课以一系列的任务和问题驱动,精彩纷呈,引人入胜。课后,两位执教教师分别向参会老师阐述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意图和反思收获。

李晶老师执教《糖类》一课

  

杜林存老师执教《乙酸》一课

       随后,宁波市骨干教师、我校化学教研组组长王星乔老师和宁波市名师、镇海中学化学教研组组长华利平老师分别对两节课进行了点评。王星乔老师围绕“境脉链接、模型建构,促进核心素养落地”这一教学主张,结合《糖类》这节课具体阐述了“教学目标源于核心素养,教学内容基于真实情境,教学实施依托问题情境,认识模型促进结构化,教学评价助推素养落地,教学核心发展高阶思维”等见解。华利平老师则以《乙酸》这节课为例探讨了如何让学习真正发生,指出学习发生的关键在于对话,学习发生的途径依托教学设计,学习发生的目标指向素养提升,分享了叶澜教授关于一堂好课的五个“实”(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标准。

王星乔老师点评《糖类》一课

  

华利平老师点评《乙酸》一课

       中午,教师们参观了我校化学体验馆,赏“水中花园”,叹“无中生烟”,观“碘钟反应”,玩“大象牙膏”,而后沿着化学发展走廊,与门捷列夫对话,和现代科技碰撞,切身感受了化学之美,体验了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

 

参观鄞州中学化学体验馆

       下午,来自镇海龙赛中学的李娜老师和慈溪横河中学的李小燕老师各自介绍了针对新教材 “整理与提升”板块和“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章节这两大疑难问题的教学设计案例。李娜老师分享了人教版必修二第七章“整理与提升”的教学构思,以陌生物质丙烯酸为载体,通过精心设计的任务,让学生的有机知识更系统更深层,实现知识结构化和思维有序化。而后,李小燕老师分享了人教版必修二第八章第二节“化学品的合理使用”的教学设计。通过对教材编排的合理调整,以“杨梅的成长历程”为主线,串起化肥、农药的合理使用和安全使用食品添加剂两块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辩证思维,促进学生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

李娜老师分享“整理与提升”教学设计

  

李小燕老师分享《化学品的合理使用》教学设计

       随后,二级教授、特级教师、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周千红老师对以上案例进行了评析。结合李娜老师的案例,周千红老师指出“整理与提升”的目的是将之前碎片化的知识系统化、整体化,其教学设计的发动机是“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属于结果驱动。周老师强调,教学评一致性需要整体融合,上下贯通,评价应该多使用具有诊断性的追问。而结合李小燕老师的案例,周老师分享了关于“化学与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的几个启示:一、从大单元视野去理解课标和教材意图,是本内容教学设计的基础;二、精选素材,确定教学主线,提出思考性问题是本节教学设计的关键;三、加强社会性科学议题的教学设计能力提升是全面培育化学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四、开展多样化实践活动,是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统一的有效途径。

周千红老师讲座

       最后,倪国君老师作了会议总结,再次强调了教学设计需要依据《课程标准》,不能困于情境,关键是学科本质、知识本源和化学思维的体现。

       本次活动内容丰富,既有“生活味”、“化学味”俱备的课堂教学展示和课例分享,也有高屋建瓴、答疑解惑的名师指路和经验传授。活动虽然结束,但高中化学教学的“疑难问题解决”一直在路上。

                                                  (化学组李晶供稿)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