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信息

本校新闻

校园信息 >>新闻信息 >>本校新闻

【喜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第十四届浙江省少年文学之星征文比赛喜报

来源:语文组|编辑日期:2020-09-03 20:35:33|点击数: |发布:洪伟源

“我们也如旭日东升,耀眼而强烈,啊,我的灵魂,我们于破晓的宁静清凉中找到了自己的朝阳。”美国诗人惠特曼的这首诗,映照出文学在其追求者心中施展的神奇魔法。于文学中,寻找到绚烂的星星;于文学中,找到更好的自己。我们一直追求让年轻的心永远有话说,有机会说。

  由浙江省教育学会、浙江省青少年作家协会等联合举办的第十四届浙江省少年文学之星征文比赛结果于2020年9月2日在浙江省作家网公示,我校高三2班蔡嫣同学在2020年8月20日举行的现场决赛中脱颖而出,荣获“少年文学之星”称号(此殊荣全省仅3名);高二1班郭宇升等11位同学荣获省一等奖(全省共75名);高二7班陈炜妮等16位同学分别荣获二、三等奖及优秀奖。


▲“少年文学之星”评委签名确认▲


浙江省少年文学之星作文比赛是浙江省作家协会培养青少年写作苗子、让文学进校园的有心之作,借用原浙江省高中语文教研员、本次大赛的专家评审胡勤老师的话说:从文学品味来说,浙江省少年文学之星征文比赛是全国顶尖的比赛,举办多年来很好地实现了将文学引进中学的初衷,很好地传承了文学传统。大赛也一贯秉承公平公正公开的评奖原则,对参赛稿件进行认真负责地评定,16位专家评委也是最后摇号分四个组别进行现场赛文章的评定。此次高中组评委是边建松(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绍兴市学科带头人、高中语文高级教师)、孙昌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诗歌创委会主任,杭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胡勤(原浙江省高中语文教研员、现任浙江师范大学教授)、夏烈(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从组织程序的严谨规范到评审的专业性,我们不难看出浙江省少年文学之星作文比赛是浙江省高水平的作文赛事。


▲比赛终评会议现场▲


  我校语文组老师和全体高一高二同学认真备赛,积极参赛,学校遴选235篇优秀作品上交组委会,通过海选、初评、复评、现场作文比赛和终评等5个环节评审,我校28位写作能手,从15万多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最终再创骄人的成绩。


▲高中组决赛写作现场▲


  我们希望,写作,可以倒逼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沉浸在书香中;写作,可以助力学生的升学之路;写作,可以让学生发现更多的可能;写作,可以让学生成长为更好的自己。我们同时明白,静水流深,万物行歌,一路前行,一路探索。


▲现场决赛高中组评委▲


      ★附:公示成绩

序号

姓名

原班级

作品名

指导老师

奖项

1

蔡嫣

202

潮湿

王亚云

少年文学之星

2

郭宇升

101

老伞匠的背影

展飞

一等奖

3

聂怡佳

102

秋月浮萍

展飞

一等奖

4

朱芸葶

112

磨痕

陈琴

一等奖

5

魏骋多

113

雾中女人

陈琴

一等奖

6

张予思含

113

背影

陈琴

一等奖

7

蔡一凡

201

守长山

王亚云

一等奖

8

朱朝锐

201

回首过往风流影,何事何情以存今

王亚云

一等奖

9

赵乐欣

204

失落江南小城的过往

王楚

一等奖

10

董亦欢

205

背影

潘萍

一等奖

11

周实

207

永远寻觅背影

王楚

一等奖

12

童舒扬

212

待回头

张丽萍

一等奖

13

陈炜妮

107

背影

卢优卫

二等奖

14

沈启航

113

背影

陈琴

二等奖

15

李松运

203

道路以目

王红元

二等奖

16

史灵姗

204

少女

王楚

二等奖

17

张添逸

210

你的背影

朱晓薇

二等奖

18

李乾瑛

112

孤影长情

陈琴

三等奖

19

樊一泽

202

夏影未默时

王亚云

三等奖

20

周雨婷

208

春城无处不飞花

翁泽

三等奖

21

王莹

209

背影

翁泽

三等奖

22

郑钰彤

209

我的青春,你的背影

翁泽

三等奖

23

乔牧

102

展飞

优秀奖

24

周璐

103

追逐远方的背影

虞娜雪

优秀奖

25

褚元媛

105

天鹅湖畔·背影·梦中

张备飞

优秀奖

26

牟云冰

111

高楼影背星河转

孙晓兰

优秀奖

27

张兴洋

203

醒时春晖降至

王红元

优秀奖

28

严子芊

209

岁月的背影

翁泽

优秀奖

★附:蔡嫣现场决赛作品

减法

宁波市鄞州中学202班  蔡嫣

  夏天,茜草疯长。颜色像生气,鲜翠欲滴。暴雨里茑萝安静地绽开五角红瓣,胭脂红。昨日撼下的木兰由馨白过渡往褐赭,字迹里你的名字砂黄不复荧蓝,太美的碑铭。鲜橙色的日光晒出影子烟灰的纤长,耳旁的蝉声是金色,平平仄仄平,依旧吻合了一厢心跳。

 梦里惊醒触觉身旁冰凉才忆起我们已不能聚膝,才想给你写这夏天的颜色,都是以前手把手教的,我没有忘记。

 这世界诸多颠覆,赐给我一世纯真底片。色彩被抹去了,眼前是二百五十六种灰度;亲情被埋没了,耳旁只剩呜咽的山风。很可笑的是上帝依然赐我以绘画的欲望,让那懵懂孩童因黑白世界和酸橙服饰而格格不入。那不过是在减法上再做减法,剜出鲜血淋漓的真相化作干涸血色伤疤,就不会痛了。

 我们确是相识于寻常年岁,以寻常方式。

 当我再次向老师提出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我想画画,我想知道颜色是什么”之时,身为新来助教的你是唯一动容的人。你告诉我用黑白灰三色好了,画出我眼中的世界,但同时也向我普及各种美好而温暖的色彩。那一日回家心里被一种似喜似悲的情思攫住了,想来是缺憾将被填补,孤独的一横迎来了一竖。

 最值得珍贵的回忆里,是那日你邀我共赏画展。名为“春生”的画展,展的却都是黑白画。更怪的是,一幅夺得桂冠的“减法”画。简单勾勒里,撑阳伞的女人面目无波,眼上蒙着黑布,却恣意放松在草原天际之间。此际艳丽壮阔,让人忽视了她身体的不完满。回去后你写信给我:“你眼中有不一样的色泽,是生命为你添加的,千万珍重,莫言流逝。”

我与你共度一晌欢愉,独自贪欢的我未曾留意你眉目间的哀愁,现在忆起只剩满心痛恨。病魔这鬼怪早已攀附上你的身躯,还未到侵蚀得面目全非的时辰罢了。

 那一日生日你给予了我全部的色彩,二百五十六种灰度都渐次出斑斓。临别之际,我一句笑语“这次一别不知何日再见”惹得你立马肃穆。我被吓到了讪讪地说不出话,你却只摇摇头,咽下未尽的与我相和的言语,和缓了神色。

 一语成谶。我向来喜欢这个名词因为以前它为我带来好运,靠着它我依托你步入绘画的殿堂,但现在只有苦涩与酸麻。上帝又迫我经历了一次减法,把你带离我,去另一个国度漫游。那里有别样的色彩么?

 最后定格的黑白影画,是你静默的侧脸。镰刀距你咽喉只一尺之余时,我推你到湖畔散心。我感到那一刻血液奔涌如静沉实则沸腾的深层湖水,携着痛苦在你枯槁的瘦骨,在你贲张的血管中,鼓张,鼓胀,最后是一瞬的爆炸,鲜血如红罂粟漫溅得满脸,轻轻叫嚣后陷入寂寂。

 我觉得有什么东西,我就要失去了。

 湖边的苇草摇曳,一行白鹭掠过寂寥的春色和沉浮的小舟,消失在目光尽头,像是世界尽头。你喃出一阵风:“去哪了?”

“不见了。”

 我想没有什么能再叙的了,菲薄流年里一行不回头的白鹭。

 但我决意不忘记你,不辜负所有所有的色彩和质泽,和那“纯粹以单瓣的语言,尽情为一个薄幸的夏夜而怒放的木兰”。辛夷,多美的名字。

 现在写给你的都是些杂乱句子,是梦里拂落的华服断袖,让我又忆起那些流年旧事。我给你写夏天的颜色,过往的信札里是春天秋天和冬天的颜色,你一定会像我那样,用心去铭记它们。我的世界是须臾与长久的平衡,左手是一瞬的黑白流火,右手是十年一个漫长的打坐。时间没有忘记我,是你忘了带走我,我就像你遗落在尘世的减号,横横短短的一笔。

 你最爱的那位台湾女作家,对,就是那位血色旺盛过人,腹有千军万马的人。她说的很对,“使想象壮丽的是灵。”灵之上是爱,而爱即是灵修。

“情知对于生命的千般流转,尽须付与无尽的忍爱。”

 明天我来山上的草舍赴约,带着十年的信札和为你而空的杯。欢喜交予你,里面是全部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今夜记得好眠。

      ★附:蔡嫣参赛感言

在今年因疫情而格外短暂的暑假参加浙江省少年文学之星的现场赛,实属甜蜜的意外。接到进入决赛的电话通知无亚于漫步平凡小路而中途繁花锦簇,大概就是你以为故事已经告一段落了突然又成了未完待续,平添一份期待。于是参赛准备。因为时间和精力的缘故并没有投入大片的时间,罔论对技巧的摸索探寻,其实只是不时翻翻文学作品,在深夜灯下无法抑制地为别人的文字感动。

十天时间过得很快,早上和车一起跑在奔赴杭州的高速上时,也不过是慨叹才五点天色早已亮透,慨叹几年没出远门高速上有了这么多集装箱,慨叹杭州的楼房建得如此密集其实还比不上小小宁波的一片临河公园带来的幸福感,然后在手机备忘录上记下一些飘忽的绮思遐想。抱着锻炼自己和出门旅游的心态来到比赛地点,真的没“肖想”过“少年文学之星”这一奖项,或许有过一刹但绝不根深蒂固的念头,于是一路上都很放松,直到看到大家都来得超早超积极,并且当自己真正踏入了启动仪式现场的时候才有了莫名的紧张。

抽题这一环节实在是种“凌迟”,尤其高中组以压轴出场。想着要是拿到一些古怪的题目就完蛋了,但听到那两个字的时候心里其实挺安定。就题目“减法”本身而言,我以为是三个组别中较为容易发挥的。“这一次我做对了”是纯粹孩童的天真,“在屋顶上种苹果”是新意与深度的结合,至于“减法”,我们可能一生都在做可知可觉甚至铭记于心的“减法”,但或许“种苹果”之事只是一瞬花火。因此,长年积蓄沉淀的念想,能够借由这两个字,一点点从静海渗流出来。这个题目的情感倾向性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与我在之前的构思贴合。我在准备时是生发了一个模糊的故事,关于两个人的色彩、陪伴和救赎,但是只有一零半星的框架脉络和有待捕捉的美好句子。拿到题目的时候我决定选用这个故事,也不过是借由那短短一个半小时为他们添上了半副血肉。说实话现场写作对我来说是很大的考验,先不说现场凝滞紧张的氛围也凝滞了我的思维和情感,我这种创作经验贫瘠并且热爱精雕细琢的选手对时间的把控实在不抱信心,所以我当时赶紧赶慢才堪堪写完。我觉得写得并不完满,尤其是后面部分句子也杂结构也散,其实他们的故事可以有很多细节的填充,情感的生发,结局也可以有很多的走向,而我只是在时间和能力的限制下选择了千万种里的某一种呈现方式,因而得到老师的偏爱自己也觉得很不可思议。

我以为会在一周后得到消息没想到20号当天晚上就有了结果。我当时还在补眠所以被我妈叫醒的时候整个人都是懵的。“你得奖了”实在是很像梦里荒诞的慰藉,一触就会碎的那种。最后确认消息时的情绪,现在回想起来也不是很激动,或许也是“似悲似喜的情思”,也可能是被猛摇了的汽水瓶,表面波澜不惊,一扭开拉环就是翻腾不止的泡沫。

回顾从四月准备征文到现在大底尘埃落定,时间真的过得很快,无法用言语形容。收获毫无疑问是满满的,我现在发现就是那十天的准备让自己对生活有了更多的捕捉和感触,晚上对着两颗各自参商的星星也会心头发软。感性的自己实在很难得,而我希望能保留这颗心,文字可以当那巢穴。

好了,就用第二届少年文学之星慈琪的话做结束吧,也算是首尾呼应。

“愿年轻的心永远有话可说。”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