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教科处|编辑日期:2019-11-28 09:08:38|点击数: |发布:洪伟源
徐院长首先谈了他与鄞州中学的缘分,2016年3月徐仲偶教授受鄞州中学艺术组邀请,来为我校进一步推行美术教育教学的革新提出了建议和方向。同年5月,鄞州中学再次诚邀徐教授来鄞州中学交流指导,设立徐仲偶教授名家工作室的项目。2018年9月,徐教授帮助特约了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宁波大学潘天寿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周至禹教授同来指导交流,增设了周至禹教授工作室。2019年9月12日,徐仲偶、周至禹艺术名家工作室在鄞州中学正式成立。徐教授把自己的多幅书画作品捐赠给鄞州中学,其作品先后被大英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等收藏机构收藏。
在讲座中,徐教授为鄞州中学有如此浓厚的艺术氛围感到欣慰,同时高度赞扬中学老师,他称中学老师是“老师中的老师”。在学生在青春期思想喷薄的时候与学生相遇,老师担任着学生导师的角色,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好的老师让学生受益终身。
高更说:“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什么?我们到哪里去?”这些灵魂深处的追问也是艺术家艺术生命的出发点。齐白石老人在艺术创作中偏爱虾、白菜、萝卜等贴近生活的题材,潘天寿先生更倾向于松、石、鹰等雄壮的题材,创作题材的不同表现两位艺术家对艺术的不同思考,因此艺术家也是思想家。基于对生命、对社会的思考,艺术更加注重开放的体验,需要高度的敏感,更需要放下,在放空的状态下,才能真正的去感受世界。因此,徐院长笑称艺术是“精神垃圾清道夫”。
艺术是美的展现形式。艺术本身包含着丰富、多元化的内容,与人们的现实生活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徐院长认为“美”就是“律”。 音乐讲究“律”,穿衣讲究“律”,组织结构讲究“律”,管理也讲究“律”。教育是感知与认知的结合,也是心与脑的结合。高中生处于心脑结合的最高点,充分尊重并发挥学生的心脑“高峰”有利于学生从容人生的构建。老师要“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发现美之“律”,由“律”入“道”,由“道”入“理”,由“理”入“法”,由“法”入“纪”,由“纪”入“门”,因此高中教师承担着更加重要的教育职能。
老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用心感知即为美。“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要用心去发现善和真。教育的真善美需要我们用心感知。教育的根本是恢复人的灵性,有知识的人大有人在,但没有灵性,人就会失陷于纷争与痛苦。因此我们应该发现学生的真善美,使学生保持灵性,为未来更优秀的发展做准备。
听徐院长的讲座像品尝了一次精神的大餐,感受了一次艺术的洗礼,让每一位老师心灵得到了滋养,身心得到了放松。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