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信息

本校新闻

校园信息 >>新闻信息 >>本校新闻

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实验教学创新研讨会在我校成功举办

来源:化学组|编辑日期:2019-11-04 09:37:32|点击数: |发布:洪伟源

撰稿:刘长林    摄影:钱彬

       2019年11月1日,为期三天的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实验教学创新研讨会在我校落下帷幕。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学会代表、教研员和各级骨干教师一千多人,会议盛况空前,取得了圆满成功。

       这次会议分三个阶段进行:10月30日下午,参加实验展示的老师分别在我校和宁波中学实验室进行实验准备;10月31日,124个创新实验作品分别在两校报告厅展示;11月1日上午,在我校音王报告厅举行了闭幕式和专家点评与研讨。

 

       闭幕式和专家点评由陈晨主持。出席闭幕式的主要领导有: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王晶,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主任、省教育学会副会长任学宝,宁波市教育局副局长、副书记张力鸣,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编审周业虹,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陈晨。

       在闭幕式上,宁波市教育局张力鸣副局长祝欢迎词。

 
宁波市教育局张力鸣副局长祝欢迎词

       省教研室任学宝主任讲话,他希望老师们通过实验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方式,使基于问题、基于情景的互动式、启发式、体验式、探究式的教学成为我们的教学常态,从而促进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使我们培养的学生更能适应不确定的未来。

 
省教研室任学宝主任讲话

       最后王晶理事长讲话,她对浙江省教研室、宁波市教研室及承办这次会议的宁波市鄞州中学和宁波中学表示感谢;对省、市教研室化学教研员,对两所学校实验室的几位老师为本次活动所付出的辛劳表示感谢。她说这项活动始于1986年,在京津沪三个直辖市举办,发展到目前已成功举办十三届。这次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和新疆建设兵团共选送了120多个创新实验作品参加展示活动。这些作品与以往相比在创新性、生活化、数字化、简约化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她对老师们为促进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所做的艰苦探索表示赞赏,同时对今后如何更好地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王晶理事长讲话

       在闭幕式之前,我校王贤明校长会见了参会的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的领导和特邀专家。

       闭幕式后,四位专家分别对“124个创新实验展示”进行了点评研讨。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化学教研员钱胜老师,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宏佳老师,对宁波中学展示的63个创新实验作品进行了点评。

 
钱胜老师进行点评

马宏佳老师进行点评

       钱胜老师对这63个实验创新的特色与亮点进行了提炼与评述、对有待商榷的问题进行了研讨。马宏佳老师对这63个实验的创新着力点进行了总结归纳,她认为老师们对传统实验在试剂、装置、操作上进行了优化;结合教学内容、新技术应用以及把日常生活用品改造成实验装置,实现了对原教材实验的改进或重新设计,从而提高了实验教学效率,促进了化学课堂教学的改革。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化学教研员、特级教师徐睿,内蒙古大学教授王喜贵两位老师,对在我校展示的61个创新实验作品进行了点评研讨。

 
特级教师徐睿进行点评

王喜贵教授进行点评

       徐睿老师对61个展示作品进行梳理,总结出了选手们的实验创新目标表现在安全环保、现象明显、提供证据、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突破难点、简化操作、学生活动等8个方面;创新思路体现在小型化、生活化、一体化、数字化、换方法、新技术等6个维度;同时指出进行实验创新:一要辩证地看待和思考一些问题;二要通过文献研究、理解教材、新科技应用等途径进一步打开创新思路。王喜贵老师通过对61个创新实验的突出特点进行评价分析,提出了中学化学实验创新应遵循的八项原则……。

 

       为促进全国各地广大中学化学教师积极参与实验创新,减少举办活动的功利性,主持人宣布:本次创新实验作品只做现场展示和专家点评,不设奖不评比。


      在这次活动中,我校元乐天老师作为浙江省代表之一,进行了“1-溴丙烷消去反应实验的改进与创新”的实验展示。


元乐天老师进行实验展示


       这次活动在我校成功举办,使我们看到了全国化学实验创新的勃勃生机,开拓了我们深化课程改革的视野,也必将促进我校化学教育教学工作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