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校务办|编辑日期:2018-10-18 10:37:42|点击数: |发布:洪伟源
10月10日下午,由廖旭杲老师主持的“博雅”论坛在高二阶梯教室举行。本次论坛邀请历史组的赵远刚老师为全校教师带来题为《紫禁之巅与山巅之城——古墓丽影说起》的讲座。
赵老师立足于历史学科特性,结合古迹、建筑、碑刻和绘画等一系列形象直观的实物史料,旁征博引,纵观古今,介绍了中国的民族观、天下观和美国的例外论、天命观
,并将现今中美关系分享了个人的观点。
中国人传统天下观中“中国”的概念不断演变发展的,在刘熙注《孟子》中,“帝王所都为中”,是为“中国”;在《诗经?小雅》中,“四夷交侵,中国微矣”,故“中国”是华夏族中原所建之国;在《汉书?西域传》中,“界中国,然西不过临洮”,此谓“中国”意指中原政权统治范围;韩愈《原道》中对“中国”一词又进行新的阐释,“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此处“中国”便是接受中国传统文化则为中国人;1689《尼布楚条约》作为清朝和俄罗斯帝国之间签定的第一份边界条约,其中“中国大皇帝钦差分界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索额图”的规定进一步给予“中国”一词更具近代化的内涵。时至今日,这种传统观念仍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
自诩“山巅之城”的美国的天命观则与美国人的浓厚宗教情结息息相关,透过塞穆尔·亨廷顿所著的《我们是谁?》一书,我们能依稀感知到美国人的价值观念,“美国的核心文化向来是,而且至今仍然主要是17-18世纪创建美国社会的那些定居者的文化。这一文化的主要成分包括基督教信仰,新教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
在简要剖析中美两国的世界观的基础上,结合1991年开始的中美前四次贸易战,赵老师从历史角度出发,就紫禁之巅与山巅之城的2018年贸易战这一时政议题分享了自己的观点。赵老师基于自身学科特长,于壮丽历史长河中捧一掬细沙,与全校教师共享,为我们认识中美关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