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信息

本校新闻

校园信息 >>新闻信息 >>本校新闻

我校党委成功举办以“学习宪法”主题的思想教育讲座

来源:校务办 孙琳|编辑日期:2018-05-12 14:34:37|点击数: |发布:孙琳

弘扬宪法精神     建设法治校园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即是拥有最高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的国家大法,也是与每一位中国合法公民息息相关的根本法。作为在校的中共党员、在职教师,我们要爱国爱党也要爱宪,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的法律权威,成为宪法的坚定崇尚者、捍卫。我校党委积极响应“深入学习和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号召,在周三下午举办了一场主题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实施宪法”的讲座,邀请到了中共宁波市委党校的梁亮老师,他以《加强宪法实施 推进以宪治国》为题,从多个层面和角度为在座党员教师普及宪法的概念和学习宪法的意义,以及解读了2018宪法修改的意义所在。


▲讲座现场


宪法是一个国家所有法律的母法,是一个国家立国之法,习总书记在十三届人大会议上进行了宪法宣誓,彰显了宪法本身的权威性,以及党中央依法治国、依宪执政的坚定信念。同时,梁老师以生活中衣食住行的平凡事为例,给在座老师例证了宪法与百姓生活的紧密关联性,突显出我国宪法是人民宪法,其最核心的规定就是对人民权利和福祉的保护。因此,普通百姓更要加强宪法学习,弘扬宪法精神,保障宪法的实施和监督。


▲梁亮老师为在座党员教师作讲座


梁老师就“宪法教育的关键”提出,首先要通过加强宪法权威来提升宪法意识,唯有树立宪法权威,才有国之法治权威。而国家工作人员举行宪法宣誓就是确保宪法精神和规则入脑入心,从而将仪式感转化为责任感,而对观看宣誓仪式的人来说,也是一次深刻的普法教育,有利于营造宪法至上的社会氛围;其次我国遵循依法治国理念,但是依法治国的前提是依宪治国,并且党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党组织和个人都要以宪法和法律行为为准则,依照宪法和法律行驶权利或权力、履行义务或职责。梁老师还提到关于宪法的生命在实施,完善健全宪法制度有助于贯彻好以宪治国的核心理念。


▲党员干部和党员教师认真听讲


随后,梁老师以历史为线,提领出从新中国建国伊始至今几部重要宪法,并解读了2018年宪法修改的五大亮点,提出用时代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宪法修改,宪法修改贯彻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要求,并注重从宪法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内在要求上思考问题,真正实现宪法目的,彰显宪法的价值。


▲党员干部和党员教师认真听讲


梁老师提到,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系于执法。那么关键在于如何做好宪法实施。其一在于完善宪法解释机制,用高效的宪法解释机制保障宪法服民心合法理的意义所在;其二在于宪法司法化,使得宪法在广义和部分狭义的范围内得以适用,以司法化和制度化保障宪法权威性;其三在于要推进合宪性的审查工作,就是给宪法武装“牙齿”,其目的在于一旦出现违宪行为时,能够及时纠正。宪法若是缺乏一副坚硬的“牙齿”,制宪的目的就无法实现,如果宪法受到漠视、削弱甚至破坏,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就会遭受挫折。习总书记指出“保证宪法实施的监督机制和具体制度还不健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国家有关监督机关要担负起宪法和法律监督职责,加强对宪法和法律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健全监督机制和程序,坚决纠正违宪违法行为”。可见,宪法的“牙齿”要铸建的刚硬无比!


▲讲座现场

梁老师精彩的讲座让时间消逝得无声无息,一堂有深度的讲座,不仅仅是让老师听得明白,还要有所思、有所悟。宪法作为国家大法,既高高在上不可轻视,又息息相关民之所利,我们只有了解宪法和学习宪法,才能更好地建设法治社会;而党员教师学习好宪法,不但能树立宪法意识,以“宪”修身,更能尽到普法宣传职责,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普法教育,让学生形成正确守法的基本行为准则和价值导向,形成以宪法为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必先守法,奉法者强则国强,积极拓宽“学宪”途径,不断深化“学宪”效果,让宪法根植于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更好地促进全面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