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校记者团/潘雨欣|编辑日期:2017-04-27 08:58:15|点击数: |发布:张燕萍
4月26日下午三点,伴随着全场热烈的掌声,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永舫先生走上音王报告厅的演讲台,为场下的同学们介绍了他年少时候的求学经历和现在所从事的化学高分子固体工程的有关知识。为时短短的讲座为场下的同学们拓宽了知识的眼界。
首先,李院士简述了他历经文革十年艰苦历程,仍旧以28岁的“高龄”考取了华东化学大学(即今华东理工大学)的经历,其间配以见证其艰苦求学历程的图片和证明,赢得了同学们阵阵热烈的掌声。
李院士教育同学们,“天道酬勤”,当你发现做一件事情如有神助的时候,其实不过是你先前的积累在推动你前进,上天总是眷顾有准备的孩子。
随后,李院士又向大家介绍了他现在所从事的化学高分子固体工程的有关知识,如高效光伏材料所需要具备的基本性质以及共轭聚合物给体、富勒烯受体等新化学名词,这些研究从文革结束初期的效率低、成果少到现在受到国际认可,离不开像李院士这样的科学研究人员的努力,而如今,已经76岁的李永舫院士仍旧在这个领域不断努力着,他和他的研究团队最近又研究得出基于吸收互补的聚合物给体和受体的全聚物太阳能电池。
众多生涩难懂的化学专业性名词从李院士的口中娓娓道来,一个小时的讲座匆匆而逝,却给场下的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就像讲座结束后廖老师总结的那样,也许场下的很多同学并没有选择化学科目也并不认为自己会将化学领域作为自己的人生方向,但是技多总不压身,三成讲座旨在督促学生成才也是成人,学习永远不会停止,就像生活一样。
![]() |
李永舫院士在讲座 |
![]() |
同学们认真聆听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