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信息

本校新闻

校园信息 >>新闻信息 >>本校新闻

开学主题班会第一课:观看《郑义门》

来源:校德育处|编辑日期:2016-09-06 11:25:51|点击数: |发布:颜军岳

开学主题班会第一课:观看《郑义门》

开学第一节主题班会,德育处组织各班观看动画教育片《郑义门》。该片讲述了郑氏家族的传统家规,做人的基本准则。联系明朝治国安定天下的大计。讲述家规祖训的重要性。生动浅显、幽默风趣的对话让传统礼仪深入每个同学的心,能够在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等方面极好地启示我们。尤其是一个“孝”字,是每个人做人的基本,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值得让我们每个学生去传承和发扬,对我们的学业大有裨益。

历史上,一个家族累世合居被朝廷旌表,被称为义门。郑义门合众生活的热闹场景,延续了十五世,在中国历史上实属罕见。一个健康发展的有机体,一定有和谐的内在体系做支撑,从而使整体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素有江南第一家之称的浙江浦江郑氏家族历经宋元明三朝沧桑变迁,美名绵延900余年,其家族精神蕴含着怎样的传世秉性?倡导廉俭孝义的郑氏家风与当下社会文化有怎样的衔接和关联?

动画教育片《郑义门》采用古装动漫形式,赋予动画片更多时代感、立体感,避免叙事落于陈旧、俗套。精心设计了精灵角端角色,在剧中适时出现,将古今观点自然交汇,保障作品思想性和灵动性和谐统一,用灵活、时尚的动画形式阐释相对枯燥的廉政和家风文化。   

家族和民族不变的精神沿袭。纵览一个家族的家风和规矩的发展史,深入挖掘郑义门168条家规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家长郑濂的故事为经,以家规为纬,通过《郑浩拒礼》,《俭以持家》等12个生动故事解构郑氏一族的繁盛密码,印证中国孝廉文化的传世价值。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大学》郑义门》中的家法有如国法,放之生活中,亦如我们中学生的行为规范。 




同学们正在认真观看郑义门》

 


【观影随感】

反观今世之家政,略失古训之精髓。譬如家中年岁长者,始龀幼子无人养,或而闻之,有悖伦理。此类之事,实属社稷之悲哉。壮者乃一家之砥柱,上赡父母,下抚儿女,此其责也。如若不顾老幼之所需,冷眼相待,老来亦难终矣。故家事之因果,起于父母,效于自身,终于儿女,代代相传而不终。郑义门一例便可相印。

然今世法亦有超然之处。家风随和,不拘于老幼之辈分,男女之所别,直抒心中所想所感。少忌讳,猜疑;多平等,商议。此为今制一大优处。家中人口数少,利于衣帛起行,不必受限于人数之困。且人亲之冷暖,血水之稀浓,亦有所益也。

古训今制优劣之所得,各有千秋,非三言两语可评断。常言道,“活在当下”,今世众人唯有集古今之长,避古今之短,小至家庭和睦,邻里安详,大至以扬我中华之美德,树我大国之风尚。

——高一(8)班 朱昊添《古训与今制》

《郑义门》中,家有家规,有家风,家族也确实欣欣向荣。但其中一幕令我印象尤为深刻。

这是法与情的冲突。一名郑家弟子的长辈生了重病,却无力医治。这名小辈就偷了私塾的戒尺出去卖。但他的行为被发现了,一名家族张认为他出于孝心,认错就好;可另一位长辈却认为法不容情,应当遵守家规,尊祖训。像这种出于好心,却用了不好的手段,可能会寒了一颗火热的心;可是不罚,就会助长不好的风气,这便构成一对矛盾。由于时间关系,我未看见最后决断。可同样令我感慨良多。

法不容情,可人亦有情。以无情御有情,固然有效,可的确是真正的好办法了?老子认为,人类的道德在倒退。他预知了仁、义、礼,却不说之后的法。也许法,已经是人性的最后一道防线了把!这好比是考试,却只要求及格,且只按拟定的标准答案改。于是能满分的未必能满分,有好的想法的却未必能认同,不及格的也未必一定会尝试摆脱处境,反而对它痛恨了。

因此,即便是法,也无法尽善尽美。如果有十多个因素先后来到,导致一人身亡,法只知道最后一个因素,前面的免于归罪。法只让人不敢犯罪,却无法让人不愿犯罪。

这也许就是家风的作用。如果人人都讲道德,那就不必论触及底线。如果一家为单位能团结,那么以国未必就不能团结。

于是德法兼备,才是最理想状态。

——高一(2)班 韩雨晨

细看郑氏一族的家规。每逢初一、十五的早晨,一大家子都会到祠堂集会,按照男女老少排好队伍,听家长的讲话。小辈们会轮流着背诵世代相传的组训。印象很深刻的是动画片中的一个片段:家长因病去世,郑氏家族需要再选出一位家长,大家都看好郑濂,而他一心想成为医生救治他人。在民主的选举下,郑濂被选为家长,即使他志不在此,却依然勇于承担责任,负责好这个大家族中大大小小的每一件事。作为家长,他指正小辈的不足,对于同辈犯错,他严格按照家规处理。很值得品味的是,无论是郑氏家族中哪个人犯错,受到惩罚绝不会反抗,而是清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积极悔改。郑氏一族的廉洁也正是当今社会国家所倡导的,全族173人当官,没有一人贪污腐败。这也正是对家风纯正的体现。

能够使这样一个家族维持九百多年,最重要的是"家风"。郑氏一族传承着儒家礼仪美德治家的思想,人人安分守己,用淳朴的行为举止诠释着中华民族的美德。

——高一(8)班 罗家阳

家是国家的缩影,国家是千千万万个家的集合。古人云:“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一部好的家规必然能影响千千万万个家,进而影响这个国。

《郑义门》中,明朝郑义门聚族而居,历经九世。最有三千人,但井井有条,便是因为良好的家规。其中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律法,能阻止百姓为非;家规,能使百姓不忍为非。”《郑义门》中男孩郑桐为了救外婆而偷窃,不等其他人惩处他,他母亲便是首先痛斥他。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治家与治国同理。

——高一(2)班 杨潇

郑义门的家规是规范、是呼唤,呼唤迷失在时代潮流中的五千年文明的传统美德。未来提前存在。我认为,这些优秀的品德不能在岁月的传承中湮灭,即便时代的脚步从未停留,但是,未来需要更好的时代精神作为强大的精神动力支持人类的发展。而这种强大的动力,不仅仅应在发展的过程中寻找,我国五千年积淀下来的文明更是个最好的典范。未来的动力存在于过去。时代发展迅速的今天,我们更需要静下心来思考,什么才是时代发展所需的真正核心。而对于这,郑义门或许给了我们一些深刻的思考。

——高一(8)班 魏欣怡

一个人最不能缺少的两件东西,一是教养,而是规矩。规矩是浮于表面的,依靠各种各样的律令,戒条来约束,而教养却是深入人心的,一旦养成了真正的教养,那么即便随心所欲也不会逾越规矩。最易,若要养成一个人完好的品性,那么必须在用规矩约束他的同时用教育善化他,这样一个人才能成才。                         

——高一(2)班 应吟乔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