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德育处|编辑日期:2016-05-04 23:15:13|点击数: |发布:颜军岳
文学和青春的相会
——鄞中师生感受人民文学新人奖
●《鄞州日报》记者 吴海霞
人民文学新人奖在鄞州颁奖已经4年。4年里,有3届颁奖典礼以进校园的方式,让文学的盛会与青春的读者,产生一次激情而美丽的交集。
24日,第四届人民文学新人奖走进鄞州中学,文学名家、实力派文坛新人们,面对了更加年轻的面孔——90末、00后一代。
感受文学,以朗诵的方式
星光璀璨的舞台上,鄞州中学教师俞华平声情并茂地演绎着中篇小说新人奖获得者王甜的作品《二声部》。舞台一侧,一群学生排成合唱队的阵形,以情景表演的方式,回应着俞老师抑扬顿挫的声音。
这是本届新人奖颁奖典礼上的一个精彩瞬间。对于远道而来的那些文坛大咖,看到的或许是师生们才艺展示的一个生动侧面,对于现场几百名鄞中师生,却是倍感亲切的画面,因为在鄞中,以朗诵的方式,感受文学、领略文学的魅力,已经成为校园文化的一个特色。
于是,在4届颁奖礼上首次出现的作品朗诵+情景表演的环节,成为一个亮点。通过作品片段的朗诵,与会者对6位获奖者的作品,有了更加感性的认识。
“通过朗诵,能帮助理解课文,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最好方法。”俞华平说。在鄞中,有专门的朗诵艺术室,开设了朗诵艺术选修课,还成立了朗诵社团。近两年,学校已经举行了十余场英语或汉语的大型朗诵活动。
在此次颁奖典礼上,俞华平不是拿个本子在读,而是把内容熟记于心,几乎以话剧表演的方式,将这段话朗诵出来。同时,鄞中学生朗诵诗歌新人奖获奖者包文平的作品《扁都口》,也让人为那一片对故土的深情而感动。
与文学,与作家的约会
李敬泽、施战军、宁小龄、朱零、陆春祥、苏沧桑、荣荣……随着颁奖典礼的举行,一大群文学名家走进了鄞中校园。
“把这样一个全国性的文学盛会放到我们中学,可以让学生们和文学名家有一个面对面的机会,让学生们能够近距离地走进文学。”鄞州中学校长王贤明说。
鄞州中学图书馆馆长阮勤耘说,虽然学生们学习时间紧张,但大家阅读的积极性高,很大一部分学生对纯文学作品有浓厚的兴趣。
语文教师张丽萍说:“年轻的面孔更容易触发年轻人的热情,不少学生已经主动阅读了获奖作品,并深入了解获奖作家,其中马拉、彭敏和徐海蛟成了众多学生心中的偶像。”
面对作家云集校园的场面,很多学生分外激动。高一8班学生钱浩如此谈他心目中的作家:“他们在我心中代表着睿智,有着超乎常人的思维方式和细腻的心灵,他们像阅历深厚的长者,对我谆谆教导。”钱浩认为,从书的阅读到与作家本人的接触,能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也更能激起对文学的兴趣。
获奖者传递希望和力量
“马拉老师,您衣服上的标语‘与一些有趣的人,做一些有趣的事’引起了现场很多人的注意,请问您对这句话,是什么看法?”
获奖作家上台和读者进行互动交流,几乎成为每次颁奖礼上的一个保留环节。这次,当6位大多数为80后的青年作家们再次登台,他们面对的是鄞中学生关于文学与人生的问题。
和90末、00后的学生面对面,作家们显示了各自风采。
马拉自称是一个“热爱世俗生活”的人,他认为人生就在于找到有趣的东西让自己开心。《未完成的肖像》的后记是他在全书中写得最认真的部分,他直言“我对我看不到的一面,抱有强烈的好奇”,这是他写作的原动力。
彭敏讲到自己文学生涯中的“断层”经历——他曾一度沉迷股票,幻想一夜暴富。最后在编辑朋友马小淘的帮助下重新开始写小说和诗歌,也开始参加一些文化类电视节目。
青年作家的讲述,传递着人生的信念和坚持梦想的力量。
高二(9)班学生李文媛是彭敏的粉丝,从汉字听写大赛开始她就喜欢上这位年轻的作家。颁奖典礼结束后,她还幸运地要到了签名:“与偶像的接触让我更坚定了为理想奋斗的决心,我要做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且有趣的人。”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