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信息

本校新闻

校园信息 >>新闻信息 >>本校新闻

培养学习兴趣 提高创新能力 解决“学”的问题

来源:教科处|编辑日期:2015-09-17 10:37:17|点击数: |发布:gly

——记“博雅”论坛
                                                                                                                        
   9月16日下午3点15分,第149期“博雅”论坛在高二阶梯教室举行。本次论坛邀请了英语组李汀汀老师、数学组郑迪华老师和教科处王红元老师主讲,王红元老师主持了本次论坛。
李汀汀老师的讲座题目是《走进英语口语的世界---让语言学习成为一种乐趣》。她首先从自己对宁波市的英语早教调查出发,说明学习英语需要充分挖掘孩子的语言潜力以及培养学习英语乐趣的重要性。然后给大家提供了培养兴趣的方法。李老师将英语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展示了英语中大量的习语,并告诉大家将这些兴趣爱好与学习结合起来,英语学习会事半功倍。最后李老师还为在座老师提供了一些培养孩子学习英语兴趣的方法,比如看英文动画片、读启蒙英语、看英文小说的手绘本或简写本、听英文歌曲等。李老师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培养兴趣的重要性,得到广大教师的一致好评。
  郑迪华老师带来的讲座题目是《也谈新课改下高中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数学是一种理性的精神,郑迪华老师从“数学
之美”的角度出发,将数学与语文、舞蹈、历史人物等结合起来,旁征博引,使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起来。他讲“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蕴含着数学中立体图形从不同的角度看会看到不同的平面图形的奥妙,埃菲尔铁塔和《蒙娜丽莎》中蕴含着黄金分割的秘密,杨辉三角等。郑老师说同学们了解了数学之美会对数学产生强烈的兴趣,同时老师还要以情感调动学生,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实施开放式教学,逐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创新能力会得到有效地提高,郑迪华老师将复杂的数学简单化,使我们了解了数学独特的美。
  王红元老师的讲座题目是《也谈改进“学习”》。王老师从“学生对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的认同度”的调查结果入手,总结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对学情了解不够的问题。王老师提出发现和解决“学”的问题。她以教学实例为基础,分析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早自习朗读时,学生存在“应付”检查的问题,王老师分析到学生出现这种问题,老师首先应该想到的是怎样的朗读是适合学生的,这种适合学生的朗读方法的作用是什么,教师应该如何指导朗读,最后明确朗读任务,使朗读更加有效,从而从根本上改善学生“应付”检查的问题,是学生能够主动朗读,从朗读中提高学习效果。王老师还提出了“学科心态与作业顺序”“学习注意力强度曲线‘U’型与教学注意力强度曲线倒‘U’型”“教学内容7:2:1的奥妙”“教学效果30%以下与50%以上”“对难度系数0.85以上题目的处理”“擅长学科生龙活虎、弱势学科蔫头耷脑的严重偏科生”等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引起广大教师的深入思考。最后王老师将“空洞的学本课堂”“无学情基础的学本课堂”“有‘铁证’为学情基础的学本课堂”三类学本课堂进行对比,倡导广大教师进行“为学生而教”的课堂教学。
   李汀汀老师和郑迪华老师从各自学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角度进行讲解,王红元老师提出多个“学”的问题,引发我们进行思考。三位老师的讲座让在座的老师收益颇多。
                                                                                                                                    (王芹供稿)

                         王红元主持讲座

                            李汀汀老师发言

                          郑迪华老师发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