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德育处|编辑日期:2015-05-05 15:03:12|点击数: |发布:72
旨在进一步丰富法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培养青少年学生的法治意识,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法律素质,促进青少年学生学法用法、依法维权,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在由鄞州区教育局主办的2015年鄞州区中小学“放飞青春,法伴成长”校园法律故事征文比赛中,我校有10名学生的优秀征文获奖。同时我校还荣获了团体“优秀组织奖”。获奖学生和指导老师名单如下:
【一等奖作品选登】
上天啊,请关门
高二(11)班 王诗瑜
如果,朋友,你也曾有过坐在风口的经历,那么你一定能够理解我心中的大把牢骚。无数次,我想不顾道义地在鸦雀无声的晚自修,掐着我破铜锣嗓子高歌:“北风那个吹啊吹,姐妹儿你关个门啊门......”结果到冬天都过去了,也只是想想。
然而,在凛凛寒风中,在瑟瑟发抖中,不断的抱怨和反抱怨的争斗,加上一点自娱自乐宽慰己身的学术精神,我终于完成了思想上的升华——将开门风与法制联系在了一起,可喜可贺!当然,重感冒就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套用莎翁的一句话:关门还是不关门,这是个问题。作为一名有修养的人,出于对处于风口的人的同情,必然不会在意微微转身关门的一小会儿。然而从没有哪一条法律,哪一个校规强制人们一定要随手关门,关不关门似乎只是一个道德问题。请原谅一个被寒风逼的憔悴不堪的学生的夸大——人类在这种时刻总会产生扩大化的冲动——道德是隐藏的法律,林肯曾经说过,这句话用在这里,可能,也许,大概,并不过分吧。
在此次的关门事件中,很不幸,利益受损者有且仅有门口的五到六人,如果门缝再小一些,就只有第一排的第一位同学感受得到寒风的洗礼。在这样一个民主的班级,想要通过投票通过强制关门的决议几乎不可能,群众基础太薄弱。尽管如此,我的前辈们还是面向全班发出呼吁,希望大家体谅坐在门口的人的心情随手关门。效果当然微乎其微,这就像感冒,不是自己亲自得的,哪里想象得出那样的痛苦,体会得了那样的心情。
所以,坐在风口的人只能认栽?仅仅因为利益受损者只是少数?法律保护的只能是大多数人的利益吗?仅仅因为制定法律的是大多数人的代表?法律趋向的只会是强势群体的意愿吗?仅仅因为它们手握重权,拥有大把可以使鬼推磨的财富影响法律的制定?所谓的民主、法制,如果没有人道主义的加持,没有在维护自己权益的时候尊重他人的权利,那么,民主的大树上结出来的只能是“多数人的暴政”的畸形果实。
很多时候,这些“仅仅因为”毫无意外得以成立。而当他们不成立的时候,也许就是人性的光辉最为闪亮的时候。美国制宪会议的成员们可以积极推动废除奴隶制,尽管这意味着他们将失去最大一笔财富——放他们自己的奴隶自由;《平权法案》的推出至今仍显得不可思议却令人感动,究竟是怎样强大的同情本性使人们甘愿退让,为妇女、儿童、残疾人、黑人等弱势群体,让出一条坦途;哪怕身为没有高考政策加分的汉族高中生,我也不得不为少数民族加分政策点个赞,千百年来他们落后于中华民族的整体发展水平,现在该是为他们插上飞翔的翅膀的时候了......
写到现在,我似乎有足够的理由抱怨世道不公,怎么“人性的光辉”就不能在关门的时候闪耀一下呢!不过,为了使我的论点更加充分,我怀着哀怨的心情在桌上贴了张便利贴,统计关门与不关门的人次。这下,情绪完全掉了个个儿。有人没关门,我就迫不及待的在“没关”下面狠狠地画上一横;有人关门了,我又是感激,又是磨磨唧唧地在“关了”后面写下一竖。看着关门的人数慢慢追平没关的人数,还有反超的趋势,我的心情就愈发复杂了。一天统计下来,“关了”下面还多了一个“正”。数据,直截了当地打击了我控诉社会不公的心理,告诉我:“嘿,事情从没你想的这么糟糕。”
就像排队总是另一队更快,面包掉落了总是有酱的一面朝地,也许就是这样的心理使我认为同学总是不关门,因为这样的小事转化为愤青,提升到人性的高度,进而怀疑社会,怀疑人性。有时候,心理的平稳也许只是天平的另一边多了一个“正”罢了。
这番胡言乱语实在难登大雅之堂,不过,朋友,我也只是个为冬日里的开门风烦不胜烦的普通高中生罢了,不能体会那些为物价飞涨愁眉苦脸的劳苦大众的心情;不能感受天天啃番薯觉得大白菜是世界上最好吃的菜的大山上孩子的口味;不能理解跟随父母来到大城市读书却倍受没有眼力价的人们微妙的排挤的儿童的想法;在我开始赡养父母之前我也不会知道为医药费心惊胆战是个什么滋味......我只知道面对开门寒风的无力,对无法改变现状的绝望,尽管转变一切的只需要一个关门的动作,而我无能为力。
不过,与我这个孤零零地坐在教室门风口上的人不同,有着13亿人口的国度,坐在社会巨大风洞接受寒风鞭笞的人们才是主体,他们凭借祖祖辈辈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坚韧,逆风而行,沉默着,忍受着,挣扎着。
该是哪一天呢,他们终于放声呼喊:
“ 上天啊,请关门!”
也该是哪一天呢,这个巨大的风洞终于被堵住。不会太久远吧,我们毕竟拥有多一个“正”的力量。
【指导老师朱云方点评】:本文能以小见大,旁征博引,从生活当中很小的一件“关不关教室的门”的事情当中联想到宪法所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法律和民主与道德之间的关系,以及国家制定法律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护社会的秩序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当大家正确履行义务的基础上你才可能真正地享受权利,而这一天也会随着公民从被动守法到自觉守法而最终到来。
让法律成为人民的信仰
高二(11)班 钱宣妤
“我们这明明就是危房嘛!住在里面多没保障!”
“隔着一条街都拆了,凭什么我们不拆?”
“就是!地面沉降得多厉害,这样下去会出事故的!”
“再这样我们要去‘造反’了!”
“……”
星期五放学回家,邻里充斥着类似的种种抱怨让我很摸不着头脑。
大叔大姨们见到我,面色稍有缓和:“宣妤,你爸爸呢?我们想找他商量件事。”早有人心急口快道:“我们想就房屋拆迁的事去镇政府闹闹!这叫什么事儿啊……”其他人面面相觑,似乎为他的口不择言感到尴尬,只随口打发了我:“快去把你爸爸叫来吧。”……
其实我对近几年附近的房屋改造早有耳闻,为新建一个菜场,周边的建筑都被推倒重造,作为菜场毗邻的最大住宅区,大伙儿都很高兴能住上新的房子,只因十几年的风霜雨雪早已将低矮的住宅添上一抹沉重的色彩。看着集士港随着经济的发展一天天变换着模样,这里的人们也不甘固守着破败的老屋踽踽前行。可没想到的是,由于分块进行改造,轮到我们时忽然提出已不必拆迁,这样便成了真正的“钉子户”,立在成片的废墟之上。落寞而寂寥。
看出大家的愤慨,我竟真不敢再多说什么。只是想起他们说的“造反”,心中隐隐不安。即使我清楚的明白所谓的“造反”也只是想让政府给我们一个交代。
晚饭时,我询问爸爸的意见。不出意料的,他对集体“造反”的行为也不敢苟同。只因人民群众的权益不该用如此手段得到保障,政府的惠民利民政策也不该如此落实,并将其置于被动的境地。这样不仅降低了自己的身价,同时也是对国家的不信任。我始终坚信用合法手段维护自己的应得利益在如今中国这个依法治国的国家确是行得通的!
事后我查阅资料,国家有明确的有关合法信访的条例、法规。
其中第二十条:信访人在信访过程中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自觉维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