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信息

教育新闻

校园信息 >>新闻信息 >>教育新闻

“减负不减效”成热议话题

来源:|编辑日期:2010-09-17 07:41:14|点击数: |发布:45

新学期,省教育厅重拳推出“减负令”:小学一、二年级学生不得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学生平均书面家庭作业量每天控制在1小时内……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家长及教师对如何做到”减负不减效“议论纷纷。没有作业的一、二年级学生放学后都在干些什么?记者为此进行了采访。

孩子轻松了,家长老师反而很担忧

不用写作业了,孩子自然最开心。几名二年级的学生说:“爸爸妈妈再也不会每天催我们做作业,晚上回到家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学校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都明显地感到轻松了许多。程先生说,孩子有了更多的时间看书,也不会因为写作业而搞到深更半夜了。徐先生觉得,没有了作业牵绊,孩子和父母说话的时间多了,这样的沟通很好,很有必要。

然而,在为减负政策叫好的同时,家长、老师又有了新的担忧:缺少了作业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的过程,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也不利于低年级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培养。一些家长和老师认为,“一刀切”的减负措施,在仍然以分数为主要考评方式的当下,并不可取。家庭作业要布置,但不能极端化,适当适量的作业,并不会给孩子带来压力。

放学后,孩子们都在干些啥?

取消一、二年级书面作业之后,家长普遍反映,孩子的心有点散。“孩子回家后匆匆完成老师布置的读、背和预习作业后,要么玩电脑,要么看电视、吃零食。”程先生颇感无奈。

对此,家长纷纷想办法弥补。据了解,不少家长已经给孩子买了与学科相关的练习册,平时或是双休日会布置一些作业让孩子做。还有些家长则利用孩子放学后没有作业的这段时间,加强对他们兴趣爱好的培养,延长了他们学习其他知识的时间。

注重课堂效果,培养孩子广泛兴趣

我区一位资深小学老师认为,减负关键在课堂。教师要从精心备课入手,吃透教材,抓住重难点和训练点,做到精讲精练,有的放矢,提高课堂效率,力争课堂教学“堂堂清”;给学生布置作业,教师必须做到精选精编,不布置无效或低效作业;开展分层教育,注重个别辅导,才能做到减负不减效。

同时,针对减负,一些教育专业人士也提出各自看法。浙江万里学院教授易凌表示,减负不是单纯的不用写作业,而是要减负分流,培养孩子广泛兴趣,争取全面发展。

区教育局副局长俞鹏年认为,一、二年级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意识以及自主能力都比较弱,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低年级段小学生的这些能力,而对于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的要求还是比较低的。所以,取消书面家庭作业后,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回家后做一些符合年龄段的事情,比如看书、做家务、与同龄人一起游戏等,并在家长配合下有效执行。这些事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观察和理解能力,潜移默化中提高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意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