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信息

教育新闻

校园信息 >>新闻信息 >>教育新闻

文明之板不能短

来源:中国教育报|编辑日期:2010-06-11 09:32:11|点击数: |发布:45

  教师是公认的高素质群体,校长可谓这个群体中的精英。笔者最近随一个大部分是由各地名中学校长或学校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教育代表团,赴台进行有关创造力教育的交流活动,在此期间,一些校领导的言行与其身份很难画等号,有随地吐痰的、有乱扔垃圾的、有对他人的服务过于苛责的……有些育人者可以培养出优秀的学生,为什么离开校园他们又是这般表现?笔者百思不得其解。

  在开会的那所师范大学,走进大厅,笔者看到4名学生站在电梯前静静地排队等候,心中为之一动,这就是教育。走在大街上或汽车所过之处都看不到垃圾,这就是教育。在当地博物院,有两位工作人员手举写有“请勿大声喧哗”的牌子默默地站在入口处,他们是在提醒人们对文化的尊重。而大厅里满是大陆的游客,他们的大声喧哗,又是怎样一种教育?

  曾有人将木桶理论用于育人,认为人应该补自己所短才能全面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现今多元的人才观下,有人认为,对一些具有某种特殊才能的人,应充分发挥他的特长而不必过多地促其弥补短处,也就是不必过度关注他的短板。但是,无论何人,无论有何种才华,有一块板不能短,那就是文明素养,它是维持社会有序发展的养料。

  在自然界,某一种生物的灭绝并不仅仅是其个体的绝迹,而是意味着其赖以生存的整个生物群的消亡。在社会中,如果负责教化他人的教师群体的文明之板短缺,那么整个社会的文明不免要发生危机。不乱扔垃圾看起来只是一件小事,但只有奠定在深厚的文明基础之上,一个人才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将其作为一种自觉。

  精英人才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引领者,他们处于何处,社会的前端就处于何处。一段时间以来,我们一直在热议如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试图为“钱之问”寻找答案。当承担着育人重任的所谓高素质群体不过如此,我们何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凡有大成就者必定涵养高深,因为事业做到深处是做人。没有了做人的基本素养,一切不过是沙中之塔。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