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宁波教科网|编辑日期:2010-04-29 08:31:33|点击数: |发布:45
“我们全市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干部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目标、落实规划,加快推进宁波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努力将其建设成为宁波基础教育新的增长点和亮点。”昨天(
黄士力指出,办好特殊教育具有特殊的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办好特殊教育是保障人权的需要,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需要,是一个城市精神文明程度、精神风貌的重要标志,也是教育自身更高层次发展的需要。当前宁波特殊教育需要回答好“怎么建”、“怎么办”、“怎么教”三个问题。
关于“怎么建”这个问题,黄士力强调,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必须进一步深化认识,明确职责,高度重视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按照省、市发展特殊教育事业有关会议、文件的精神,加大财政投入,加强特殊教育学校规划设计,做到“有人、有钱、有校舍、有质量”,努力构建和完善市、县联动的特教体系,提高宁波残疾学生受教育水平。在具体建设过程中,各地要因地制宜、整体规划、分步推进,按照《教育部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进行学校布局、选址和建设,根据《浙江省智障教育学校基本仪器目录(基本标准)》进行配置设施设备,努力建设功能齐全、设施完备、场地宽阔、精致美观温馨的校园。
在“怎么办”这个问题上,黄士力强调,各地特殊学校要整合教育资源、学习先进经验、加快课程改革、使用科学教材、科学使用教材,立足特殊教育的实际,把握特殊教育的规律,以“生活教育”为核心,分类教学、分度教学、小班教学,并将特殊教育向早期健康教育和职业教育两端延伸,积极探索和实践“医教结合”的办学模式,将康复与教育功能融为一体,通过教育、卫生、民政、残联等部门的紧密合作,着力构建“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服务网络,让残疾学生得到更科学、更全面的发展。
黄士力强调,办好特殊教育最根本的在于“人”,要有一支专业化程度高、师德高尚的“双高”教师队伍,这是“怎么教”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是办“高质量特殊教育”的根本要求。要切实保障和提高特教教师的经济、政治待遇,让他们安心特殊教育;要加强特教人才培养,坚持人才引进和自主培养“两条腿”走路,有计划、有步骤地吸引、招聘高校特教专业人才来甬任教,建立健全市、县两级的宁波特教人才培训体系和支持性教育资源中心,大力培养“恒爱如春”的特教教师,改善特教人才结构,提升特教教育质量,努力使特殊教育成为宁波教育的一张新名片。
宁波市教育局副局长陈文辉在座谈会上强调,特殊教育需要特殊的关爱,发展特殊教育必须按照特殊教育的规律办事,各地要切实承担起政府职责,将发展特殊教育摆上议事日程,并与民政、残联等部门一起摸清底子、制订规划、统一口径,加快特殊学校建设步伐,早立项、早筹建、早挂牌,争取在2012年前实现宁波优质特教资源的全覆盖。
奉化、宁海、象山、北仑、镇海等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相关负责人,宁波市聋哑学校、达敏学校校长及宁波市教育局基教处负责人参加座谈会,并详细汇报了各地各校特殊教育开展和实施的情况。
上一篇:
下一篇: